以四个协同深化川渝合作 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高城乡治理融合水平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协同推进双城经济圈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
第010版:思想周刊·策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四个协同深化川渝合作 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提高城乡治理融合水平
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协同推进双城经济圈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3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决策谏言

提高城乡治理融合水平

李超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推动城乡治理融合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以理念革新为先导、机制优化为支撑、技术赋能为驱动、文化融合为根基,绘就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现代化新图景,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治理支撑。

  理念革新:树立城乡协同思维。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以创新思维、系统思维,突破传统桎梏,重塑城乡关系的底层逻辑。一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树立一体化观念。将城乡视为功能互补的有机整体,通过规划协同、政策联动和要素互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治理框架。重点推动户籍、土地、财政等制度的系统性集成设计,破除城乡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实现资源配置从“物理叠加”向“化学融合”跃迁。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契合多元需求。加快构建“基础保障+弹性供给”的公共服务模式,既保障教育、医疗等刚性需求全覆盖,又允许县域根据老龄化、空心化等现实问题定制养老托育服务。通过大数据精准识别城乡群体需求,推动治理资源从“均等化”向“精准适配”跃升。三是前瞻布局,融入发展大势。在空间规划中预留产城融合、生态修复的弹性空间,强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动能对传统城乡产业链的重构作用。以前瞻性制度设计,将治理目标从“解决当下问题”转向“塑造未来韧性”,确保城乡发展既能适应技术发展变革要求,又能承载生态文明建设使命。

  机制优化:打造城乡联动格局。机制是保障城乡治理融合顺利推进的关键支撑。一是政策协同,消除制度壁垒。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的政策集成改革,建立县域治理“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整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审批权限,打造城乡土地、生态、产业“多规合一”管理平台,破解规划冲突与执行掣肘。二是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城乡治理融合,要搭建资源共享的桥梁,让城乡资源在流动中实现优化配置。一方面,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向乡村倾斜流动,助力乡村产业升级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乡村的生态、文化资源与城市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将乡村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三是责任共担,强化协同治理。明确各部门在城乡治理中的职责边界,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避免出现管理“真空”与“重叠”;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城乡建设,通过政策激励等方式,激发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性;鼓励社会组织、城乡居民广泛参与治理,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技术赋能:提升城乡治理效能。技术创新是推动城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一是数字驱动,实现精准治理。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数字治理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对城乡人口、地理、经济、社会等信息的全面采集和动态监测。依托城市大脑、数字乡村建设,整合城乡人口、经济、环境等多元数据,建立动态治理数据库,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局”。二是智能应用,创新服务模式。在城市端加快“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智慧化改造,在乡村端建设“数字乡民中心”,集成政务办理、医疗救助、文化服务等场景化应用。三是网络互联,促进信息互通。推进5G基站向县域及偏远地区延伸,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城乡网络全覆盖,弥合“数字落差”;搭建城乡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类政务、经济、社会信息,实现城乡信息实时交互。

  文化融合:构筑城乡精神纽带。文化是连接城乡居民的精神桥梁,要打牢城乡治理的文化根基。一是传承创新,弘扬特色文化。要注重对城乡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城市而言,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脉络,通过文化创意、历史建筑保护等方式,延续城市文化基因;对乡村来说,加强对传统民俗、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打造乡村文化品牌,让城乡特色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二是交流互鉴,增进文化认同。搭建城乡文化交流常态化平台,开展“城市书房进乡村”“乡村艺术节进城市”等活动,促进文化要素双向流动,让城市居民领略乡村文化的质朴魅力,使乡村居民感受城市文化的多元包容。三是价值凝聚,培育共同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乡文化建设与治理实践中,引导城乡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城乡发展实际,提炼与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共同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形成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城乡治理融合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