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快塑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协同开放新优势构建“大思政”育人新生态 培育新时代“小主人”
第005版:聚焦2025全国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加快塑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协同开放新优势
构建“大思政”育人新生态 培育新时代“小主人”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3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
构建“大思政”育人新生态 培育新时代“小主人”

  新时代“大思政课”理念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育人模式等,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在重庆高新区“科创高新·智慧教育”理念和新智慧教育“1345”整体智治体系的引领下,积极构建以德育为基、体艺浸润、课程赋能的大思政育人新生态,与“小主人”办学特色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未来的主人,为新时代教育注入蓬勃活力。

  以德育之“魂”

  筑牢“小主人”精神之基

  镜头1:晨光熹微,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一条特别的地贴路线“童走长征路”悄然苏醒。“小小红领巾”化身“小红军”,沿着精心设计的“长征路线”,从“瑞金”出发,灵巧地突破封锁线、跨越“雪山”、穿越“草地”,最后胜利大会师……贯穿在“长征路”上的13项趣味运动,让铸就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故事,点亮学生眼中的星光。

  德育,是大思政的具体实践,是立心之本、铸魂之基。“童走长征路”是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德育创新的缩影。当教育迈入核心素养时代,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的创新实践恰与新时代教育脉搏同频共振。通过这些具体化的学习场景,革命精神转化为具象的品格力量。

  自2007年建校以来,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赓续红色血脉,将“培养新时代小主人”的育人目标具象化为“做好小主人 创响大未来”的办学理念,让红色基因如春雨般无声浸润每个教育细节。

  学校党总支书记潘德梁说:“我们不仅要让红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更要让它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长成支撑他们终身发展的精神脊梁。”

  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价值驱动型学校建设引领下,学校构建起“三维立体”德育生态系统。空间维度上,“一轴四中心”的现代庭院式校园给予师生自然与人文融合、自由与规则并存的文化熏陶;时间维度中,从“一年级入队礼”到“六年级启航仪式”的成长链,串起六年2000余天的精神发育图谱;实践维度里,既有规范窗帘摆放、雨伞收纳的点滴身边小事,又有走访烈士陵园、践行雷锋精神的“行走的思政课”。

  这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育人智慧,让德育从说教走向体验,从认知升华为信念。而这些看似平常的教育细节,正汇聚成塑造“立报国志、肩有担当”新时代小主人的磅礴力量。

  以体艺之“养”

  浸润“小主人”生命之美

  镜头2:开学典礼上,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的学子们以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生动诠释了重庆的城市精神——歌舞《坚韧》以铿锵的节奏和灵动的舞姿,诉说着重庆人民在逆境中的乐观与顽强;音诗画表演《忠勇重庆魂》以深情的朗诵与恢宏的画面交织,将重庆的历史与精神娓娓道来……学子们以自信的姿态,尽展新时代“小主人”的朝气与担当。

  体育与艺术,是教育的生命之弦,是构筑生命张力与美感的重要途径。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学子结合城市精神展现出来的向上力量,恰是学校以体育艺术教育培养未来“小主人”完整人格,提升生命质感的真实写照。

  秉持大思政观,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逐步加强因校制宜的思政课程体系化建设,以体艺教育为载体,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回望历史,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学子编唱以“小萝卜头”为原型的原创歌曲、创演《永远的九岁》思政短剧,用歌声、表演对话中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感悟烽火岁月中的革命精神;立足当下,学校把中国空间站、玉兔号月球车、港珠澳大桥“请”到体育节现场,通过探究国之重器的奥秘,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着眼日常,学校严格落实“两个大课间”要求,通过体能锻炼和户外游戏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丰富轮滑、足球、啦啦操等社团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放眼未来,在学校第29届“童心迎亚运,健康向未来”体育节上,36个班级分别代表36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生动展现每个国家及地区的多样特色,深化对亚洲文明的认知,培育学生全球视野。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更着眼未来,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以体育艺术的养分浸润“小主人”成长,浇灌繁花似锦。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全国体质健康干预试点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国冰雪运动越野滑轮项目推广试点学校、全国美育创新影响力学校等多张“国”字号名片,更吸引市内外及英美等地多个教育考察团到校交流。

  启课程之“智”

  赋能“小主人”成长之力

  镜头3:“这个看起来挺像的!”“找到了!在这里!”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在树林间回荡——“青春思政”小主人研学课堂上,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研学小分队走进大自然,化身采药师仔细寻觅着每一株草药的踪迹,围坐在一起一针一线缝制手工香包,在真实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劳动的乐趣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程,是教育的智慧之弦,是发展思维、启迪智慧的重要载体。作为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基地,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坚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生态,以“三力课程群”为抓手,赋予孩子们“科学 人文 自主 责任”的小主人基因,在学校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源动力课程”以国家和地方课程为基础,充分发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夯实学生终身发展的学力基础;“助推力课程”以学科类、活动类、社团类三个方面为拓展,通过必修和选修,助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主动成长,“创响力课程”则联通校内与校外,以综合运用实践创新为主要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社区和自然,凸显孩子的责任担当与创造意趣。

  以课程之力引领成长,强评价之能优化动力。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的育人探索还在不断迈向纵深。学校创新评价体系,细化道德、表达、科普、合作、创意等多个评价点,构建贯穿小学阶段六年的“32颗星”学生评价标准和“五星班级”评选标准,通过明确的品德、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激励学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争先创优”的好榜样。

  由外向内的课程赋能与由内向外的成长内驱相辅相成,激活“小主人”向上向善的“倍增效应”。数据显示,重庆大学城人民小学连续四年获得重庆高新区中小学办学质量考核一等奖,学生获得学习力测试全区第一名,师生近3年获得全国省市区级奖励1500余人次,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路上阔步前行。

  潘德梁 谢谚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