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巩固和发挥三峡库区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功能三峡库区发展如何行稳致远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第006版:聚焦2025全国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持续巩固和发挥三峡库区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功能
三峡库区发展如何行稳致远
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3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报深一度

三峡库区发展如何行稳致远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周尤

  重庆是三峡移民的主战场。数据显示,三峡库区(重庆)涉及15个区县和主城7个区,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1.96万人,占全库区移民的86.4%,完成了2座城市、7座县城、94座集镇迁建。

  2025年,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到期。如何持续巩固和发挥三峡库区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功能?如何进一步促进三峡移民安稳致富,推进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上,记者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和相关专家共同探讨。

  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三峡库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因修建“国之重器”三峡工程而产生,涉及湖北省宜昌市的夷陵、秭归、兴山,恩施自治州的巴东,以及重庆市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州、万州、忠县、涪陵、丰都、武隆、石柱、长寿、渝北、巴南、江津等区县。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府参事曹清尧认为,三峡库区既是国家重要的淡水资源库和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也是国家重点限制性开发区,因此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艰巨任务。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关系到三峡工程长期可持续安全运行,也关系到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通江湖泊和长江河口生态安全。”曹清尧认为,三峡库区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重庆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讲师向炜。她认为,三峡库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顺利推进。“三峡库区重庆部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其影响范围覆盖长江中下游地区,其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成效,直接关系着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示范作用的发挥。”向炜说。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奔赴

  三峡库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等,为库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

  目前,库区重庆各区县产业特色鲜明。如涪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区是工业大区;万州区是渝东北、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等,这些地方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已达到一定水平。武隆区、石柱县、开州区、巫溪县、丰都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等也各具特色,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不搞大开发,并非不发展。近些年三峡库区坚持既要有生态好‘颜值’,也要有产业好价值,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把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曹清尧表示,三峡库区以“生态+”的理念谋划发展、“+生态”的思路壮大产业,在提升生态“颜值”、壮大产业价值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化旅游产业是库区的一大优势。”向炜表示,三峡库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如白帝城等。三峡库区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库区深远复杂的历史产生了红色文化、抗战文化、三国文化、巴蜀文化和移民文化,集中体现出悠久的发展历史、独特的地域文化。

  向炜说,近年来,三峡库区还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学研一体化等新兴业态,创新丰富文旅产品体系。例如,通过举办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等活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成效明显。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近年来,重庆系统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峡库区也逐渐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路径。

  “输血”的同时培养“造血”能力

  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前提下,如何推动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曹清尧认为,针对目前库区发展现状,首先还是要考虑继续征收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并明确一定比例反哺三峡库区。同时,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建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构建政府、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对口协作(合作)体系,更好地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

  “输血”的同时也要培养“造血”能力。曹清尧表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要牵住产业这个“牛鼻子”,培育“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产业。“天线”,即要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地气”,则需聚焦本地特色,结合乡村振兴,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

  库区要发展,关键是要把人才留住。曹清尧建议,一方面,三峡库区要加大扶持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力度,充分激活县域经济;另一方面,在各职业院校设置“乡村全科人才”定向专业,培养一批有技术的实用型乡村人才。

  向炜特别关注三峡库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她建议,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精深加工度,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建强库区特色生态工业园区,构建因地制宜、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库区生态工业产业体系,着重布局环保企业和增强环保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引领各领域龙头企业加大对库区企业的带动作用,在技术转移共享、营销网络支持等方面给予库区企业合作帮扶。

  “未来,我们可以探索三峡库区新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培育和发展库区‘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特色农业,特别是在农产品的深加工上要有更多科技创新,打破库区各区县农业产业同质化局面,不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向炜说,在各种资源禀赋的加持下,相信三峡库区会有更多的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将在三峡库区越走越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