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黎勇 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
近日,网约车司机陈育全驾车驶过涪陵区荔枝街道黎明路时,注意到一片栅栏倾倒在路边,造成交通拥堵,立刻将问题反映到“网格员沟通群”中。
“我是交通网格员,平时跑单走街串巷,发现类似问题顺手就拍照上传了。”陈育全说。
持续关注: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城市治理
城市治理千头万绪,如何发动更多人主动积极参与其中,是全国政协委员、涪陵区委书记黎勇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黎勇办公室的案头,摆放着一份与成千上万“网约车小哥、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息息相关的提案。2025年全国两会前夕,黎勇再次翻开提案,推敲完善细节。
过去一年,黎勇走遍了涪陵区的27个镇街,深入街头巷尾,收集社情民意。他发现,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数量庞大,且工作轨迹与基层网格员高度重合,可以在基层治理信息感知、志愿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网约车司机陈育全为例,他每天在涪陵城区行驶300公里以上,还是多个同城司机微信群的“群主”,哪条路段需要维护、哪个边坡有塌方,都能第一时间掌握。
然而黎勇通过调研发现,尽管新就业群体具备参与社会治理的潜力,但许多人缺乏主观能动性,或不知道如何参与。“以前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反映问题,找不到合适的渠道。”陈育全说道。
积极探索:交通网格员成“基层感知末梢”
如何有效管理好、服务好新就业群体,引导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涪陵区就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去年涪陵创新“双网格”机制,建立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教练车等线上专属网格4个,在从业人员中挑选政治素质高、热心公益的驾驶员作为网格员,分别加入各治理微信群,形成“基层感知末梢”。
陈育全因此成为一名“交通网格员”,走街串巷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让众多问题得以快速解决。
“栅栏问题反映后很快就解决了,我觉得很开心!”陈育全告诉记者。
在涪陵,像他这样的交通网格员共有105名。
今年两会,将聚焦民生保障等系列问题
黎勇表示,通过有效组织引导,新就业群体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成为基层的“流动触角”和“活力细胞”。他说,希望通过加强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引导他们积极投身、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他还提议,可试点“社会治理积分制”,将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行为转化为积分,兑换职业技能培训、医疗体检、租房补贴等权益。
今年全国两会,黎勇将继续关注民生保障、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事项,以更加饱满的履职热情,当好连接界别群众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为发展奔走、为民生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