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巡视巡察工作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巡视巡察工作为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育人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坚强保障。巡视巡察工作作为“党之利器、国之利器”,高校要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使命,在聚焦“四个落实”进行全面政治体检、深入查找“六个不足”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深化拓展监督重点,强化巡视巡察利剑作用,不折不扣将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党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进一步锚准政治引领“航向标”
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把握“两个维护”根本任务放在首位,切实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对巡视巡察的定位、方针、重点、方法心中有数,对被巡视巡察党组织的职责使命、地位作用心中有数,紧盯被巡视巡察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政治责任落实情况,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察。要聚焦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教育部党组的部署要求,加强政治监督,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要跟进到哪里,自觉把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作为政治巡察的核心内容,贯彻从客观看主观、从现象看本质、从业务看政治,做到发现问题不动摇、落实政治巡察不走样、履行党内监督不懈怠,督促被巡察党组织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进一步校准问题导向“指南针”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巡视巡察的目的就是通过深入查找和推动解决问题,促进被巡察单位推进工作。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条主线,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导向和原则,主动对标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牢固树立“有重大问题发现不了就是失职、发现了没有如实反映就是渎职”的观念。聚焦巡视巡察监督重点,细查党组织职责落实情况,紧盯领导班子“关键少数”履职担当情况,始终把发现问题作为巡视巡察工作的生命线,用问题观点的精准度和事例数据的支撑力对被巡察党组织“精准”画像,以“问题清单”倒排“整改清单”、厘清“责任清单”、抓实“工作清单”、催生“成效清单”,让巡视巡察工作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进一步把稳立行立改“奋楫舵”
立行立改体现了巡视巡察监督的力度和速度,是事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是提升震慑力、弘扬正能量的重要途径。要真正深刻领悟吃透“上情”,精准把握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立足被巡视巡察单位实际研究“校情”“院情”,掌握好被巡视巡察单位还欠缺什么、落后什么;下沉工作接地气了解“实情”,掌握好师生员工关切什么、需要什么。针对巡视巡察期间发现的师生员工反映强烈且被巡视巡察党组织能够及时解决的突出问题,推动即知即改、真改实改,切实将巡视巡察整改的“关口”前移,使“巡”和“改”有机统一起来,促使“巡”与“改”无缝衔接、“改”与“建”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巡视巡察联系群众的纽带功能,以立竿见影的整改实效赢得师生员工信任,维护巡视巡察工作的严肃性。
进一步扬正贯通联动“同行帆”
巡视巡察工作层面广、边际宽,需要在繁多头绪中厘清思路,在众多信息中把握重点。要坚持系统思维和整体性工作视角,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全面覆盖”的巡视巡察工作协同监督机制和联动格局,加强与纪检、组织、审计、信访等部门在人员选派、情况通报、政策咨询、问题研判、措施配合、整改监督、成果运用等方面协作,以责任、机制、组织贯通推动全面贯通。构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网格化,织密织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巡视巡察监督网,做到巡前信息无缝对接、巡中工作相互借力、巡后成果充分运用,把贯通联动的要求落实到巡视巡察工作全过程,真正做到“拉下脸”发现指出问题、“热心肠”帮助解决矛盾、“肩并肩”促进改革发展,一体推进发现问题和推动解决问题,切实提升新时代高校巡视巡察工作的质量和效能。
进一步激活整改落实“强引擎”
巡视巡察是政治体检,整改则是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巡视巡察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解决,强调“发现问题不解决,比不巡视的效果还坏,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关键要在整改上发力”。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是检验被巡视巡察党组织“四个意识”增强情况的试金石,是衡量“两个责任”落实情况的度量尺。要紧盯整改责任落实,严审整改工作方案、责任清单及业务流程,进一步明确整改主体责任、实施责任、监督责任、成果运用责任。要紧抓整改推进落实,坚持围绕问题定措施、围绕措施抓落实,对待巡察反馈问题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按照“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要求确保整改落细落地。要紧跟整改闭环落实,以成果运用为着力点,聚焦高校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基础建设、国有资产、科研项目等重点领域,在全过程、各环节建立健全整改促进、评估、问责和成果运用机制,用制度保障整改落实和成效。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