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正在上海举行,一批国内外头部人工智能企业发布了多项重磅技术与解决方案,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之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中一个重要技术和应用分支,大模型的发展成为本次大会的热门话题。国产大模型有哪些发展新趋势?
AI大模型应用“百花齐放”
记者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现场看到,基于AI大模型开发落地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正百花齐放,为千行百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生产力。
大会现场,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牵着机器狗在场馆内遛弯,引来众多观众围观。据宇树科技市场经理孙宝岩介绍,宇树科技的机器狗销量已达到全球市场占有率的60%以上。
事实上,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在不知不觉中与许多场景形成了“深度绑定”。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表示,2025年将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和重点场景应用。
稀宇科技(MiniMax)副总裁刘华认为,大模型的应用边界仍在不断外延,“比如在广告、教育、客服等领域,都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落地。”
大模型开源成为主流
自2025年1月DeepSeek火爆出圈至今,开源正在成为国内外众多大模型的“必选项”。本届大会上,多家参会企业也纷纷亮出自家最新的开源模型:商汤科技发布了LazyLLM开源框架等产品;MiniMax带来今年1月发布并开源的新一代MiniMax-01系列模型……
可以发现,这些头部人工智能企业都聚焦于“开源”,共享最新前沿技术成果的同时,也在致力于降低算力成本。
“高水平模型的开源能够让大众免费体验优秀大模型的技术能力,从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渗透率的提升。”刘华说,“同时,开源还能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共同推动大模型行业快速发展。”
站在开发者视角,开源同样可以帮助AI大模型提高内容生成上的准确率。“这也是未来大模型之间重要的竞争指标,即谁的生成内容准确率更高,可信度更强。”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说。
培育产业生态是关键
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往往迸发于成熟的产业生态。
当前,我国已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和规范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同时,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也纷纷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良性的产业生态亦不可脱离安全的范畴。近两年,人工智能的安全治理备受关注。上海市委网信办总工程师杨海军说:“中国是率先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法规的国家。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大会,加强国内外人工智能治理交流合作,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
据艾瑞咨询研究院预测,到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规模有望达到811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将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据新华社上海2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