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龙桥社区体育公园 |
|
巴蜀中学人行步道扩宽改造 |
|
牛滴路道路景观提升 |
|
南纪门中兴大厦安装的化粪池监测设备 |
超大城市意味着人口规模庞大、城市构造复杂、利益诉求多元,对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有着更高的要求。重庆正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是整座城市的核心和文化内核所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使命,成为城市治理的关键试验田与示范地。
如今,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乐章,正从渝中老街小巷的精细改造中奏响,在智慧城市探索创新中激昂。从聚焦民生福祉的暖心举措,到多方协同的高效治理格局,渝中,正“精雕细琢”城市每一个角落,让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区,在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夺目光彩,努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领域的典范。
彰显母城独特魅力
细化任务清单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今年1月至2月,也就是农历春节前后,渝中半岛将举办光影节。聚焦“两江四岸”核心区和城市夜间经济空间布局体系,围绕重要商圈、旅游景点、公园绿地、地标性建筑等,将城市夜景与城市消费相互联动,激发消费活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市民游客提供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的夜景、夜游、夜购体验。
春节期间,渝中区还将通过迎春灯饰布置、3D Mapping Show等形式,营造新春氛围,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赏。创新的灯光艺术表现形式,与历史文脉相结合,彰显巴渝人文精神,体现山城夜景独特魅力。
一系列“灯光秀”,或将成为春节期间重庆市民及外地游客又一个热门“打卡项目”。同时,也彰显了渝中区全力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取得的成效。
2024年,渝中区制定《渝中区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案》,聚焦重点区域,规划5大板块15项整治内容,并细化为任务清单,责任精准落实到各部门与街道。全面排查出254个问题,建立详细台账,工作专班严格督办,整改完成率达91.7%。
滨江岸线建设亮点纷呈。维修“两江两岸”200余处重要楼宇及户外节点灯饰,如对洪崖洞周边楼宇灯饰精心修缮,确保夜景璀璨。优化沿江林冠线,在嘉滨路、长滨路修剪行道树20余处,处理绿化问题47处,如移除影响景观的病枝、补栽缺失绿植等。累计出动815人次清理河滩消落区20余吨垃圾,保持环境整洁。联合渝中区住建委,为系统解决山城步道“走不通、不安全、不舒适”等突出问题,对重要节点进行打造,如半山崖线的佛图关红墙、西南大区步道的文化展示墙、“城市家具”的设置以及人行道箱体的美化。开展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增设小微停车场,累计建成长滨路东水门大桥下、嘉滨路高盛创富中心旁等11个小微停车场,新增停车位305个。
主要干道建设扎实推进。针对5条干道14条路段老化陈旧、风貌不佳等问题规划改造,计划2025年立项实施;缓堵保畅成效显著,完成总部城片区交通改造、李子坝正街限时通行项目;推进解放碑周边路面整治,去年10月以来修复1500平方米;优化交通组织,解放东路拓宽、解放碑商圈道路调整,“渝畅停”接入率达80%;
窗口区域建设稳步提升。安装80套智能垃圾分类设施、升级200个垃圾桶,推进“劳动者港湾”建设与城市家具更新。完成占道经营百日攻坚,在新春节日重点保障区域(如十八梯、朝天门广场等)调配120余名执法人员保障秩序,成功管控解放碑新年夜秩序。
据了解,渝中区计划在2025年4月前完成整治工程提升重点区域品质,12月前攻克难点实现长效治理,全力塑造高品质城市环境,彰显渝中独特魅力与人文关怀。
解决垃圾分类难题
落实管理主体责任 营造良好执法氛围
垃圾分类是现代社会应对垃圾处理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具有多个层面的重要意义。
为全面清理排查生活垃圾分类各环节中的突出问题,落实单位及个人生活垃圾管理主体责任,营造良好垃圾分类治理执法氛围,渝中区深度剖析并积极应对执法中存在的人力、专业及协同性难题,精心打造并实施“333”工作法,并制定《2024年生活垃圾分类监管执法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方案,建立起涵盖跨区案件移送、协查及多部门街道联合执法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机制体系,确保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
夯实执法基础。全区选拔出一批敢执法、会执法且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组建13支专业执法队伍,明确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与各街道执法大队的职责分工,构建专业化执法干部人才库及人才轮岗交流和“进退”机制。编印《渝中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指南》等专业资料,开展全区专业化执法培训30余期、街道实操培训300余次、社会单位上门培训1700余次。
提升执法水平。严格规范执法程序,积极构建并完善区与区之间、“部门、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协同执法机制,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紧密协作,每月对重点区域进行至少 26次的联合检查,多次开展跨区联合执法行动及专案组办案,共同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惩处严重违法的企业,对居民轻微首违以教育劝诫为主,实现执法的公平公正与人性化。
保障执法闭环。多管齐下,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提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至98%以上。在执法过程中,严格办理关键环节首案并录入征信系统,强化执法威慑力的同时彰显柔性执法温度。在监督方面,对内接受纪委监委机关调研督导,对外督查实施方案。在考核上,量化考核指标,提高执法考核在垃圾分类及城市综合管理考核中的分值权重,激发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
在一系列有力举措的推动下,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大幅提升,分类准确率显著提高,实现对各类主体的全面覆盖,有效遏制违法行为。垃圾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成功提升至42%以上,为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渝城助医+渝城护学”行动
优化医院与学校周边环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修建年代较早,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严重短缺。长期以来,从七星岗到两路口方向,进入儿童医院停车库的车辆往往占道候停排成长龙,导致周边交通拥堵异常严重。
渝中区城市管理局充分利用距儿童医院一墙之隔的市文化宫闲置停车资源,通过拆除围墙、迁改线管、移植树木、铺设道路,成功打通儿童医院与文化宫车库之间的道路通道,实现720个车位共享。2024年5月13日,文化宫地下车库开通运营,儿童医院与文化宫车库连接通道正式投用。解决了儿童医院就诊停车难问题,交通拥堵情况得到有效缓解。
这个案例,是渝中区以方便市民看病就医更高效、更便捷、更舒心为目标,落实“渝城助医”专项行动工作部署的代表性案例。据介绍,“渝城助医”与“渝城护学”环境提升行动,旨在营造优质的医院与学校周边环境。行动筹备阶段,以3所学校和2所医院为重点,全面排查问题。渝中区城管局牵头,联合多部门与街道召开专题部署会,成立区级与街道工作专班,制定“2+5”工作方案,并依据“一点一策”原则,系统规划环境提升蓝图。
“渝城护学”行动针对巴蜀中学张家花园校区、复旦中学和大坪小学等展开。实施市容环境“洁净”行动、市政设施“除险”行动、街面空间“序化”行动、校园周边“绿荫”行动、城管执法“提标”行动。
在市容环境上,累计出动809人次清扫保洁,整治731个问题;市政设施方面,完成车行道、人行道及护栏维护,确保桥隧检测整治率100%,还为学校安装防撞设施、改造步道;停车治理上,通过设置临时停车区、新增车位、优化交通组织等缓解停车难。同时,开展绿化照明巡查,筹备城管护学岗亭,联合多部门执法。
“渝城助医”行动则聚焦儿童医院和袁家岗重医附一院,解决停车难问题,如打通儿童医院与文化宫车库,多措并举缓解重医附一院停车压力等措施。加大医院周边市政设施实行常态化隐患排查和整治,针对设施旧、品质低、秩序乱等问题,加大设施排查整治,开展绿化照明巡查,实施全天候巡查值守。
2025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今年将接续推进15件重点民生实事。其中,整体提升100所学校与50家医院周边环境备受瞩目。对此,渝中区将持续高度重视,进行系统规划,全面抓好相关措施的推进与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
补齐老城区民生短板
解决“如厕小事” 抓好“民生大事”
位于渝中区长江二路的袁家岗公厕,曾是长期让附近居民犯难的地方,路过的市民,无不掩鼻而过。厕所设施老化、墙皮脱落、屋面漏水、室内空气不流通,但又是周边很多人必用的公共设施。
针对群众遇到的难题,提出的问题,2024年10月,渝中区城市管理局对该公厕进行全面改造、修建,还创造性地通过增设钢结构铝板屋面,室内天棚采用铝方通格栅吊顶、窗户设置百叶窗等实现自然采光、通风,极大改善了换气通风效果,真正为群众打造满意的“方便之所”。
“厕所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民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中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绣花功夫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如厕这件小事,就是民生的大事。
渝中区还不仅仅着力于治理如厕的“前端”,渝中区老旧小区化粪池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存在产权主体不明、基础建设资料缺失、化粪池位置及窨井、输粪管网走向不明确,以及管网管径过小、破损严重等安全隐患。
为有效解决化粪池管网“肠梗阻”问题,渝中区城市管理局坚持推行“一网一库一圈”,抓实化粪池安全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治标更治本。
一网是织密整治“覆盖网”。全面开展全区老旧小区化粪池管网安全隐患整治行动,推行化粪池“区域管家”。今年投入资金368.85万元,整治隐患点17个,共改造输粪管网1160米,新建化粪池3座、检查井125座。
一库是建立身份“档案库”。为全区153座公厕化粪池、420座弃管化粪池创建了一套专属“档案册”,为全区近5000个化粪池井盖定制了“身份证”、拍摄了“证件照”、建立了“身份编号”。
一圈是监管“保护圈”。在全区11个街道的老旧小区安装化粪池安全监测设备150套,实时监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精准掌握化粪池蓄满程度,及时预警、自动抽排。截至目前,全区共595座化粪池已安装安全智能监控与处置系统,按照“数字重庆”建设要求,接入渝中区政务云、渝快政App平台。
张锋 彭光瑞 图片由渝中区城市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