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给渝中带来了什么?守护一江安澜 绘好巴山渝水绿色生态画卷
第014版:T2 奋力谱新篇
上一版 下一版 
对标国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给渝中带来了什么?
守护一江安澜 绘好巴山渝水绿色生态画卷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1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营主体数量和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
对标国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给渝中带来了什么?

  渝中区举行高质量建设国际货代集聚区核心区启动仪式,与重点楼宇签约

  化龙桥国际社区2025新年音乐会,邀请辖区外籍人士、归侨侨眷、留学归国人员、企业家代表等共赏文化交融之美

  现场展示7万多颗珍珠,吸引上百家国际珠宝贸易商、采购商参与竞价采购——2024年12月18日,又一场重要的国际展会在渝中区举行,这是首届重庆缅甸珍珠推介会暨国际采洽会,也是西南地区首场“保税展示+珍珠公盘”活动。

  本次活动不仅开创了珠宝类高价值商品在热门商圈内进行保税贸易的新模式、实现了多项自贸制度创新,还揭开了渝缅珠宝玉石产业深度合作的序幕。

  近年来,渝中区立足涉外资源富集、开放底蕴深厚、现代服务业特色突出、综合配套完善的优势,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为目标,不断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宜商渝中”品牌成色越来越足、活力越来越强。

  其中,面积仅为4.38平方公里的自贸试验区渝中板块,以不到全市自贸区4%的面积,入驻超过全市20%的服务业外资市场主体。

  数据显示,2024年,渝中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长41倍,全区跨境结算量突破4200亿元、位居全市前列。这里,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208.4户,每千人拥有企业88.8户,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创新赋能 积极作为

  企业“走出去”背后的推手

  渝中区外滩摩配市场,80%批发商家涉及摩配出口业务,但以前绝大部分出口业务通过广东、浙江等沿海货代企业中转出口,存在境外客户掌控力弱、销售利润薄等痛点。

  如何为这些企业解决实际难题?渝中区在调研中发现,市场采购贸易模式是“优选项”。和一般出口贸易比起来,它免征增值税、通关便捷、结汇灵活,非常契合外滩市场商家出口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

  为此,渝中区“靠前答疑”,组织商户赴企业实地考察、面对面交流座谈,专业化实操讲解,提振企业参与信心。紧盯节点,聚焦备案、开户、签单、备货、运输、订舱、报关等环节,专人定期跟进。“精准服务”,联动区域优质资源,专业代办对外公币账户,对接报关行、货运代理公司,消除商家“后顾之忧”。从去年3月谋划启动到当年7月首单落地,仅仅4个月时间。

  其实,像市场采购贸易这样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渝中区还有很多。

  比如,该区设立了西部地区首个国际经贸促进机构交流平台——成渝涉外商会联盟,集聚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市驻华代表处、中国墨西哥商会、中国意大利商会等国际经贸促进机构28家。

  落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法律研究中心、全市首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站;常态化组织开展海外投资风险防范、国际市场开拓等专题培训;探索“1+2+N”涉外法律服务模式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示范最佳实践案例;6家律所获评全市首批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

  与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签署“共建国际货代集聚区核心区战略合作协议”,承接陆海新通道重庆行系列活动,落户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秘书处项目办公室,举办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展洽会、第六届西洽会全球采购对接会国内采购专场、重庆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东盟洽谈会等重点经贸对接活动10余次。

  在全市率先开展“保税展示+跨境电商”快速配送、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创新试点。全区共有离境退税店铺24家,约占全市三分之一。

  得益于这些举措,渝中在一些细分赛道上涌现出一批有辨识度、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开放型企业。

  以肉类产品为例,2024年渝中区海外进口额占全市80%以上,加速成为西部肉类进口分销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贸易领域,渝中企业、专注制作和发行原创游戏的帕斯亚科技,已连续4年获得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与国家重点文化出口项目的荣誉。

  部门联动 综合施策

  全方位打造“国际范”营商环境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但外资企业来与不来,远不止于当地的楼宇租金是否便宜,而更看重服务的专业性和精准度。后者,正是渝中的强项。

  以税务服务为例,渝中区专门创建了“税悦渝中”跨境税费服务品牌,以跨境纳税人缴费人需求为导向,以整合化、定制化、精准化、可靠化、高效化为理念,分类分策为跨境纳税人缴费人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像“税悦渝中”这样的贴心服务,渝中可是“有一套”。该区健全“区领导+产业部门+管委会”的三级联系服务机制,优化外商投资投诉协调机制,提供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实现全区外商投资企业及分支机构联系走访全覆盖。

  比如,渝中设立“助企服务专窗”,开放“绿色通道”,简化赴港澳商务签注办理手续,为企业负责人、员工提供24小时急事急办服务。

  同时,渝中还与中国贸促会重庆调委会、市金融纠纷调委会等签署合作协议,搭建商事、金融等15个一站式争端解决平台;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诉调对接,成功调解一起涉外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此外,渝中还迭代升级“易企办”“安心营”“无忧创”品牌举措,打造落地省心、经营安心、发展放心的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体系,做好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助推器”。

  不断优化配套设施

  存量外资企业持续增资

  种种便利化举措吸引国际投资,但外资能否留得住,在此深耕并开枝散叶,还需要一个国际化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渝中人深谙此理,打造全国首个以国际友好城市为主题的国际美食街区,落地西班牙米其林一星Aleia餐厅中国首店,香港米其林一星长本日本料理餐厅西南首店,香港米其林一星富豪酒家……

  一方面,渝中加快建设支付便利化示范区,构建境外银行卡受理、现金支付、移动支付、账户服务、数字人民币五大支付体系,让外籍人士“开心stay”“乐享play”“轻松pay”。全区可受理外卡商户近7000户,外卡交易额实现两倍增长,银行ATM机100%可外卡取现,发放现金零钱包超2万个,大幅提升了外籍人士在渝的支付体验。

  另一方面,渝中编制涉外服务指南、外籍人士服务指南,实施“外事为民”八项实事,打造重庆(渝中)涉外服务中心、移民服务中心渝中分中心等服务机构,实现签证、就业、教育、旅游、居住等预约式、定制化、一站式办理。

  如今的渝中区,通过实施双语标识建设工程,在解放碑步行街等公共区域配置了外语标识标牌,让外国友人一目了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人士集聚的住宅小区,渝中也开辟设置国际俱乐部、生活风尚区等休闲空间,为常住外籍人士提供智能化、生态化、高品质居住体验。社区里,外籍人士受邀列席议事代表会议,围绕现代社区打造提意见建议。

  对标国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外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此举带给渝中的,必然是外商投资的直线增长,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渝中新设外资市场主体及分支机构89家,总量稳定在1000家以上、约占全市七分之一。近年来,存量外资企业累计增加投资近6亿美元,贡献占比超过80%。

  2024年,渝中区招大引强项目101个,其中500强、专精特新、高新技术标识项目38个,重点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80亿元。全区40栋亿元级、161栋千万级税收楼宇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楼均GDP、税收年产出居西部第一。

  王彩艳 陈佳佳 图片由渝中区发展改革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