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雪白的鸟儿,从我头顶飞过。
鸟儿大约有二三十只,排成整齐的人字,像经过专业训练的队列,似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远远望去,在瓦灰瓦灰的天空中,它们时而整体来个小俯冲,像在完成高空表演,身后抛出美丽的弧线;霎时,又向云端笔直地追去……
天哪,是罕见的白鹭,太神奇了!
它们从哪儿来,又将到哪儿去?这难得一见的鸟,飞过千山万水,来到离我们咫尺的盘溪河畔,莫不是要择一地终老?
冬日的早晨,安静中透着清冷。
校园的操场外,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淙淙的溪水终年流淌着。这条从北往南的溪流,流了多少年无人去考证过,只知道很久以前,它叫马翻溪,如今,人们把它叫作盘溪河。
就在操场东面,靠近盘溪河畔有几棵黄葛树,高大挺拔的身姿,披满密密匝匝的枝叶。
黄葛树有些老了,听学校的张书记说,这几棵树原本并不长在这里。我以前工作过的那所村小,与现在的学校合并,村小的负责人罗老师,把几棵长势良好的黄葛树当作礼物移植到了这里。
啊,原来这些树,跟我如此相似。
它们曾和我一同年轻,一同变迁。转眼20来年过去,当年的黄葛树如今已参天耸立,树与树间的枝叶彼此依偎,托起整片深情的浓荫。
盘溪河这方小小的浅水沼泽,还有操场边的黄葛树,善意地承载了一群白鹭的自由栖居。
这一切,是不是冥冥中的安排?我不得而知,只是在心里情不自禁地激动着。白鹭们对这片黄葛树林的眷念,是大自然对菁菁校园独有的一往情深。
我痴痴地看着那群白鹭,从我眼前一点点远去。
它们是群体去觅食了吧,这寒冷的冬天,它们流连于山城,是想把每一个日子都过出质感?白天觅食,夜晚休息,抽空整理自己的羽毛,可能还要教幼鸟们学飞,就像人身上的使命一样。
白鹭是一种涉禽,很多鹭鸟一辈子居无定所。这个涉字,有跋山涉水之意,它们飞过高山,飞过平原,飞过河流,飞过沿途林林总总的崎岖。
有意思的是,白鹭既是留鸟,也是候鸟。据说,在长江以南繁殖的白鹭种群,多不迁徙,为留鸟。盘溪河这一块丰茂的湿地沼泽,可能藏着丰盛的美食,比如一些植物种子,运气好的话,还有田螺、小虾或者昆虫等。
我想象着夕阳西下,远峰被彩霞染成金黄。一只白鹭玉树临风地落在水上,洁白的羽毛如同坠落的霜花。它的一只单脚,稳稳地立在风中。它灵动的黑眼睛,专注地盯着浅水洼,一眨眼工夫,跃动、俯身、雪白的翅膀极有张力地展开,那细长的嘴上,不知何时已衔起一只肥美的河虾。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当年李白写下《白鹭鸶》这首诗时,他一定与孤鹭偶遇,被它的优雅与从容,深深地打动过。
在古代,白鹭代表着长寿和幸福。因飞翔于蓝天,它还象征着纯洁、高贵和不受拘束。它成群有序的飞翔习性,使其在明清时期的官服补子纹样中成为七品文官的象征。
在生态系统中,白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湿地环境的指示物种,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因此被视为环境变化的晴雨表。
那些根深叶茂的黄葛树,让一群白鹭找到了栖居之地。那个早晨,我忽然想对黄葛树轻轻地说一声“谢谢”。
天天在操场散步的人,会发现黄葛树下的那片跑道,留下了很多白鹭的“杰作”。乍一看像撒了白石灰一般,仔细俯看,才知道白鹭来这里长久栖息,把树下当成了五星级公厕。
我暗自笑着,轻轻地绕过那些“白地雷”,感觉清洁阿姨又清扫过了,只见“白地雷”,不闻其味。
我对白鹭的惦记,就在这树和溪、绿与白之间,忽上忽下。
某一天,我快速吃过早饭,兴冲冲地跑到黄葛树下。可是,白鹭竟然没有来。
听同事说,白鹭常常出现在早晨和黄昏,有时悄然无声地站在树上,只见几个白点;有时成群飞出,搞不清去向。
隐隐约约的,我竟生出一些担忧,它们去了哪里?
白鹭是濒危物种。我在心里默默祈愿,这群白鹭能平安归来。
又是一个清晨,站在黄葛树下,我抬头欣喜地再次看到了白鹭。不经意间,它们又立于枝头,真好!
“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想着课本里的《白鹭》,郭沫若先生笔下的赞美,看着寒冬里飞走又飞回的鹭群,我的心里顿时涌出一股暖流。
嗯,一定要找个时间,带着我的孩子们去黄葛树下,认认真真地、仔仔细细地,看白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