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都县纵深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奋力谱写兴绿富民新篇章 |
丰都,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森林资源丰富,集体林地面积达226.36万亩,森林覆盖率55.08%,如何利用好这份得天独厚的资源?
2024年是重庆建设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开局之年。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丰都县深入调研、精准把控,制定科学的利益联结流程,积极探索创新林地流转利益再分配机制,持续优化集体林权管理,承接试点项目序时推进,有效推动林业规模化经营,助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铺就一条绿色发展的“高速路”。
推动专项改革
激发林业发展内生动力
农村公益性公墓应是什么样?丰都给出的答案,是“墓隐于林、见林见绿不见墓”。
2023年9月,包鸾镇包鸾村7组(代家湾)、高家镇桂花社区(绿地湾)的林墓复合利用试点项目开工。项目一期建成后,将设置230余个墓位,并提供花坛葬、草坪葬、树葬等多样化的生态葬式,有效解决散埋乱葬耗费土地资源多、管理难度大、火险隐患突出等问题,真正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殡葬改革促进群众得实惠、环境得保护、资源得节约。
2024年,丰都县出台《重庆市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 丰都县2024年工作计划》,为推动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力求激发林业内生动力。
其中包括:推进“三权分置”、优化林权管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创新采伐管理制度、发展绿色产业、推进金融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增加发展投入、建立林业项目库等多项改革措施。
分好林改“蛋糕”
创新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为什么要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丰都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要让林业发展得更好,让农民多挣钱,同时还保护环境。一方面,厘清集体林地的产权;另一方面,完善政策,让林业发展越来越好,让资源变活、农民增收、生态变好。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助推下,丰都林权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方式不断创新,推动了林业规模化经营。同时,丰都县也积极创新林地流转利益再分配机制,实现林农、村集体、产业大户“三满意”。
在改革过程中,丰都县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全面清查资源底数。由县林业局牵头,联合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委等多部门,组建了专业的森林资源流转信息调查工作组。对全县森林资源流转的时间、地块位置、面积、涉及户数、经营类别、利益联结机制及纠纷状况等信息,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地毯式摸排;以油茶种植项目为突破口,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并进行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推广改革成果;创新采用“公司+村集体+村民+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村集体与村民通过林地流转、股份分红、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在众多举措的加持下,丰都成功盘活林权流转,在确保林农林地承包权益稳定的前提下,引导近8万亩林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15.5万亩公益林非木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带动4万户林农投身就业创业浪潮,全县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累计达96家,2024年林业产业总产值飙升至41.88亿元。
推行精准服务
绿色金融全面赋能林改
2024年7月24日,重庆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中国西部首家林业专营支行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丰都支行正式挂牌运营。
为切实做好绿色金融,赋能林改,丰都县多管齐下提升“支持链”。选好“切入点”,林业局、财政局等多行业主管部门与人行丰都营管部紧密对接,凝聚各方合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银企对接;抓住“关键点”,巧用央行各类支持政策,为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及相关林业项目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找准“着力点”,完善林业市场调节机制和风险担保政策,引导银行创新林业信贷产品,2024年全县林业经营主体及木材加工企业新增19家,林地亩均产值和林农收入预期显著提升。
不断延长“服务链”。搭建“线上+线下”申贷格局,“线上”推广融资服务平台,“线下”依托金融服务中心入园入企服务;以专营支行设立为契机,引导“1家主办行+N家协办行”满足不同规模企业和经营主体信贷需求;选择农发行丰都支行为主办行,突出专业性和引导性。2024年丰都县完成林权抵押贷款授信18.71亿元、投放5.42亿元。
同时,制定多个金融支持林业产业的方案,提供政策保障。鼓励银行机构创立“林权+”和“碳汇+”专属信贷产品,精准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刘钦 彭光瑞 图片由丰都县林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