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重庆正聚焦国资国企,深入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是激发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动力活力的关键举措,是新重庆建设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也是许多委员关注的重点。
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新专联副监事长、重庆中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首席合伙人王彭果在履职期间,就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围绕高质量完成重庆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和推进重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提出了多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提案。
建议组成混合所有制的国有控股企业,让“沉睡”资产动起来
如何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在重庆经济增长中的主力军作用?作为国内首批资深注册会计师之一,王彭果认为,总体而言,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引进了央企、外资、民营等股东,形成混合所有制的国有控股企业,获利往往会更多,绩效提升空间会更大。
在调研过程中,王彭果多次与各领域专家讨论分析国企的现状及其改善路径,同时与一线人员就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座谈与交流。在2024年重庆两会期间,王彭果提交了关于助推高质量完成重庆“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任务的提案。
他建议,在完成重庆“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任务中,应以更大力度推进竞争类国有企业实施混改,通过完善国企内部治理体系、实施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引进聘用职业经理人等举措,不断提升重庆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让“沉睡”的国有资产动起来用起来。
“在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面,应从‘短期看政策支持保障,中期看资源变现推进,长期看产业增量支撑’这样一个思路去考虑,而低效国有资产盘活是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但解决这一难题,仅靠地方政府自身的努力远远不够。”王彭果认为。
他建议,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关机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如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各种智库的智力资源。专业服务组织往往具备专业知识、懂得行业需求、拥有社会资源,可通过设计方案、引入资源、协助招商等方式来帮助政府开展工作。
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流量”变“留量”
除了关注重庆“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王彭果还将目光投向了重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领域。“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专业人士,我不仅需要对最新政策保持敏感,更需要积极参与其中。”王彭果用“东奔西走”回顾了自己过去一年的行程。
他就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课题多次赴北京、广东、海南等地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行业内外专家进行深入讨论,了解各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广泛吸纳各方的意见和观点,为重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寻路径。
“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我对重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块有了更新的认识。”王彭果告诉记者,回到重庆后他积极思考重庆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如何能更好应用到现代生产性服务行业中。
“比如去年4月出台的新重庆人才服务管理办法及人才分类目录,对于生产性服务行业中的会计审计、税务咨询、资产评估及设计、造价、监理等专业中介服务行业的各类人才,在人才分类目录中的具体归类及等级划分尚未得到明确界定。”为此,他建议政府尽快完善人才目录。
此外,王彭果认为还需进一步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一方面,在创业服务、居留签证、落户、配偶子女就业、医疗服务、子女入学(托)等方面,为人才提供更具针对性、更贴心的便利措施与优惠政策;
另一方面,搭建高效的人才诉求反馈机制,通过定期调研、设立专门沟通渠道等方式,及时收集并解决人才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让人才在重庆安心创业、舒心生活,从而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我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设。
履职尽责从“细微处”出发,确保议题贴近实际服务民生
2025年是王彭果履职的第12年。
“履职之路虽长且艰,但正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崇高的使命,让我始终不忘初心。”连任三届市政协委员的王彭果,每每谈及自己的履职经历都感触颇深。
12年间,他对每一条建议都会反复斟酌,从“细微处”出发,确保议题贴近实际、推动政策服务民生,不仅要“高屋建瓴”,还要“细致入微”,力求能够真正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力。
“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发挥政协委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民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以实际行动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王彭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