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2024年初,市人大代表、垫江县周嘉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钟娟聚焦养老痛点问题,提出《关于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呼吁强化部门责任、建立联动机制,完善配套设施、培养专业人才,培育市场主体、创新管理模式并提供精准服务。
效果: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回应,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率市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到区县督办。目前,我市已打造街镇养老服务中心963个、社区(村)养老服务站点10912个,家庭养老床位达5000余张,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前不久,重庆“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养老服务模式获民政部点赞。
76岁的朱婆婆独居在渝中区上清寺街道春森路60号,因左手残疾并高度近视,失去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不久前她在家中摔倒,手部骨折,生活更加不便。
了解到老人的实际困难后,渝中区民政局联合街道为其量身定制家庭养老床位,并进行适老化改造,为老人家中安装紧急呼叫按钮等智能设备……类似的家庭养老床位,目前重庆已有5000余张。
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是市人大代表、垫江县周嘉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钟娟一直关注的事情。近日,钟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在2024年全市两会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得到高效办理,有力助推我市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调研: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难点、瓶颈
重庆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23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超过78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数的22.9%。
一直对此保持高度关注的钟娟,多次提出相关建议。钟娟多次前往市内外调研。她介绍,当前主要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方式,在重庆,居家养老占70%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将家庭、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能为老人提供更便捷、舒适和人性化的养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调研中,钟娟发现我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若干不足。
如,一些社区养老服务站点配套设施不完善;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仅能提供简单照护服务;服务内容单一,在上门服务、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方面涉及较少;市场化效果不好,服务项目收费过高,老人不愿意接受;部门联动不够,合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为此,她建议: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联动推进健全统筹协同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配套设施网络,打造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育社区居家养老主体,创新提供精准服务等。
推进:建成社区(村)养老服务站点10912个
钟娟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率市民政局、财政局等6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到区县督办。
市社会福利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以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承担、质量有保证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强力推进;按照“一街镇一中心、一村社一站点”布局要求,已建成街镇养老服务中心963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农村养老互助点80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
同时,我市还着力探索“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社会化运营模式,支持大型民营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公建民营改革,承接街镇中心、社区站点连锁化运营,发展居家上门服务。培育引进大型养老服务企业18家,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超90%。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000余张,适老化改造3.9万户。
与此同时,我市还印发了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搭建市、区县、养老服务机构三级教育培训体系。
“各地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上,探索形成不少成功经验,像安徽、重庆等地‘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服务模式,通过总结提炼各地经验探索,进一步上升为全国性部署要求。”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对重庆的做法表示肯定。
展望: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养老服务圈
在养老服务中,解决好“做饭愁、吃饭难”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关键之一。
为此,重庆制定了《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改革方案》等。市委深改委将探索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机制纳入重大改革项目,规划建设老年食堂1695个、年服务老年人180余万人次。
为方便老年人及时就近就医,我市还开展100家社区医养中心建设试点,完善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居家医养4种服务方式,新增医养结合床位2515张,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率达67%;探索养老与慈善协同,打造固定助浴点600余个,开通“助浴快车”10列,年惠及老年人10万人次。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条例立法,完善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和相关办法措施,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在亲情的陪伴下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