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以其超大型规模承载着近40万常住及流动人口,基层管理难度之大,实属罕见。面对这一挑战,江北区观音桥街道紧扣全市“五个先行示范”要求与全区“13457”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用好“自治金”
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
要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必须找到居民自治的有效途径和载体。为此,观音桥街道大胆尝试,推出了社区“自治金”制度,激活了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
以渝北四村170号公共卫生间旁的花坛改造提升为例,社区通过申请慈善基金项目对该角落进行微改造。在社区企业撑花花艺工作室的免费设计与指导下,这个曾经杂草丛生、蚊虫滋生的角落,如今已蜕变成绿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精致花坛。这一转变,正是观音桥街道探索实行社区“自治金”制度成果的一个生动写照。
“‘自治金’制度的推出,紧密结合了街道的实际情况,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网格治理,显著提升了基层自治能力。”观音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制度以党建经费、民生资金、基层治理资金、社区自筹资金等为经费来源,以项目化运作模式为核心,鼓励并引导居民参与社区自治事务,通过民主决策确定实施方案,涵盖环境美化、社区服务、平安建设等多个方面。在资金的使用上,坚持专款专用,并注重项目的民主决策、创新扶持、团队培育及跟踪问效,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在“自治金”制度的推动下,居民们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社区干事也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引领,实现了社区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居民自治”转变,各个社区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设立“慈善基金”
铺就社区治理“爱心路”
在深入探索社区“自治金”制度的过程中,观音桥街道意识到,仅凭自治金难以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治理需求。为此,街道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并在江北区慈善会指导下成立了观音桥街道“慈善基金”,同时积极引导各社区成立社区“阳光基金”,有效吸纳社会资金10万余元,作为社区“自治金”的补充与延伸,反哺社区治理及社区功能完善。
“我们社区的退休老党员李娅,自从社区成立阳光基金以来,她已经两次捐款,用实际行动支持社区公益事业。”观音桥街道富力海洋社区党委书记李魏君说道。
同时,基金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包括居民捐赠、企业赞助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去年6月,观音桥街道洋河花园社区在向辖区企业单位宣传社区阳光基金的政策后,就收到了来自重庆市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笔善款。渝北社区也接收了重庆融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捐赠的712盒血氧仪,将免费发放给辖区内有需求的困难群众。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可持续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观音桥街道还在渝北社区和明珠社区进行了“商业运作+公益反哺”融合共享运营试点,分别成立了“渝心汇”和“明心汇”两家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利用闲置资源打造“小而美”的空间,提供租赁经营等多种服务,产生的收益也被用于反哺社区发展,解决居民实际需求。
据了解,观音桥街道社区“阳光基金”自2024年3月成立以来,目前已覆盖多个社区,资金规模持续增长。同时,街道“慈善基金”自2022年12月成立以来,也接收了多家企业的捐赠。如今的观音桥街道,从帮助困难家庭到关爱独居老人,从助残行动到文化提升,慈善基金的影响力无处不在,社区的整体文明水平显著提升。
搭建夜校平台
构筑社区治理“新阵地”
当兴趣与“普惠”相遇,让乐趣滋养生活,观音桥街道夜校自成立以来就迅速“出圈”,这背后离不开街道“慈善基金”的鼎力支持。以“夜校”为平台,街道巧妙地将慈善基金与公益服务相结合,形成了“基金支持—夜校运营—公益服务”的闭环机制,从而构筑起社区治理的“新阵地”。
据介绍,观音桥夜校秉承“纯公益”模式,按照“党建统领+公益赋能+企业参与+人人可享”的路径,对参与授课的老师、按时听课的学员以及提供场地和服务的企业,给予不同等次的信用积分奖励,鼓励其参与公益服务,通过信用积分兑换的方式为特殊群体提供帮助,形成了“学习—服务—积分—奖励”的良性循环。
目前,观音桥夜校现有教师100余名,学员超1.2万名,已通过信用积分兑换为独居老人送菜上门、为失能老人提供洗浴等项目170余次。
展望未来,观音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高璐表示,街道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探索居民自治的有效途径和载体。通过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推动社区服务更加精准、高效,让基层焕发活力、群众得到实惠、治理取得实效。
杨敏 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