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业跨越腾飞背后的城市精神让争先成为城市独特气质渝中 城市管理精益求精 助推营商环境向“N.0”版本升级巴南区人民医院 监督护航“一站式服务中心”打造优质服务新名片管理提效驱动 改革纵深推进
第005版: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工业跨越腾飞背后的城市精神
让争先成为城市独特气质
渝中 城市管理精益求精 助推营商环境向“N.0”版本升级
巴南区人民医院 监督护航“一站式服务中心”打造优质服务新名片
管理提效驱动 改革纵深推进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2 月 3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精神”系列解读②

重庆工业跨越腾飞背后的城市精神
——“我们的城市 我们的精神”解读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佘振芳 新重庆-重庆瞭望 程正龙

  工业是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工业这扇“窗口”,可以感知重庆这座城市经济的活力,领悟其独特的城市精神。

  历经抗战内迁、三线建设、改革开放,重庆工业于摸索中奋起,抓住每次历史机遇,在发展大潮中奋勇争先。如今的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己二酸产量世界第一,今年6月更重回“中国汽车第一城”,成为毋庸置疑的全国工业重镇。

  推动重庆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跨越腾飞的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城市精神?

  1

  忆往昔,感慨万千。

  近代开埠以后,重庆工业在风雨飘摇中艰难成长。民国成立后的20余年间,重庆主要产业仍是清末诞生的缫丝、棉织、玻璃、日化、土产品加工等轻工业,并以小微企业占绝大多数。

  一组数据,可见当时重庆工业基础之薄弱——史料记载,1937年四川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工矿企业115家,占全国2.93%,资本额214.5万元,占全国2.93%,其中大多数位于重庆。

  抗战全面爆发后,政府决定将沿海工业迁建到西南等大后方生产,工厂内迁的地点以四川为最多,主要安置在重庆。

  1938年10月23日,重庆合川人、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飞抵宜昌。长江边,超过12万吨的商用和军用器材、1万吨油料、6万吨各类公物堆积如山,将数公里江岸堵塞得水泄不通。这些物资几乎集中了全中国的兵工器材、航空器材、轻重工业器材,其中就有汉阳铁厂抢在日军攻陷武汉前转移到重庆的机械设备和钢铁物资。

  按照民生公司当时的运力,要将这些人员和物资运往重庆,至少需要一年,但从10月起长江将进入枯水期。巨大考验下,卢作孚创造出“三段航行法”,调集全部船舶,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不分昼夜紧急抢运。

  在这场被称为中国版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民生公司用40天完成了一年的任务,但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轮船16艘,牺牲员工116人,76人受伤致残,运力削弱一半。

  卢作孚的无私奉献和勇敢无畏,为中国工业保存了珍贵的火种,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也因此被毛泽东评价为“中国近代史上万万不可忘记的人”。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其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

  一批内迁企业,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由汉阳铁厂、上海钢厂联合组建的大渡口钢铁厂(重钢前身),1939年2月正式投产。钢厂工人一边安装设备,一边生产,在日军长达数年的连续轰炸下,不曾停工一天,1941年至1945年,为全国抗战兵工生产提供了90%的钢铁原料。

  兵工专家李承干领导的第21兵工厂,成为抗战大后方规模最大的兵工厂,生产的各种武器装备了各战区的中国军队。每遇空袭,他总是比别人晚进防空洞,厂房被毁后,他带领职工及家属投入抢救工作。

  在抗战内迁的424户民营企业中,机械电器共有169家,不少是行业大厂,它们均积极参与军需生产,对支援前方作战、维持后方民生起到了巨大作用。

  以卢作孚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家,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不怕牺牲、甘于奉献,不仅让中国工业的血脉得以延续,也奠定了重庆工业的根基。

  2

  创业之路,何其艰苦。

  1964年,面对严峻的国际局势,毛泽东多次提出三线建设的设想。经反复研究,中央将三线建设确定为“三五计划”的核心任务。此后,数十万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管理干部,从首都北京以及上海、大连等沿海城市奔赴内地。

  1970年开春,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的钟诚道,结束了在马鞍山钢铁公司为期3年的实习,日夜兼程赶回重庆西彭的112厂(西南铝前身)。当年,112厂熔铸车间和压延车间相继建成投产。5月,辽宁大连,13岁的何民权跟着父亲办完转学手续,举家迁往重庆江津的468厂(原国家第六机械工业部国营永进机械厂)。

  隆隆开山炮和机器的轰鸣声响彻荒山,一座座厂房、一幢幢家属楼拔地而起,一批批工人、大中专生、复员军人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

  何民权的父亲何杰,是永进机械厂首批“探厂”的七人小组成员之一,1966年到武隆白马山中探址的第一晚,因为没地方睡觉,将农民家的棺材盖翻过来睡了一晚。

  112厂三车间,挤压生产线12500吨卧式水压机和锻压生产线6000吨立式水压机安装好后,试生产却困难重重。锻压配套加热炉一开炉门,电机就被烧坏。没有设备专家,学材料的钟诚道在炉旁日夜观察,又找来图纸分析,终于发现问题出在炉门配重上。很快,厂里专门制作了轻质炉门,问题迎刃而解。

  涪陵816工程,更是一座绕不过去的精神丰碑。6万多建设大军,背井离乡来到“一穷二白”的白涛镇,在人迹罕至、险象环生的荒山中,凭借双手建成“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816工程为和平而建,又因和平而停,它身上承载的共和国的记忆、民族的精神、几代人的青春梦想,永放光芒。

  历时17年的三线建设,挺起了重庆工业“脊梁”。到三线建设末期,重庆形成了以冶金、化工、机械、纺织、食品五大产业为支柱,基础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1980年,重庆工业固定资产在全国大城市中跃升至第五位,工业总产值居第七位,成为中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基地。

  吃饭在露天坝坝,睡觉在养鸡场和牛棚,没有路就自己修,没有工具就自己造,没有汽车运输就肩扛人抬,没有经验可循就一边摸索一边干,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堪称一场“艰苦创业”。

  没有一股坚韧顽强、忠诚勇敢的精神意志,三线建设是不可能完成的。

  3

  工业强市,矢志不渝。

  1997年直辖后,重庆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然而,恰逢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重庆工业陷入了一段痛苦的调整时期,包括“壮士断腕”式关、停、并、转部分企业。“破而后立”的重庆工业,2000年整体扭亏为盈,其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进入新世纪,重庆工业的奋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以汽车产业为例。重庆是全国早期七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早在1958年,长安汽车就设计并下线了中国第一辆吉普车。2000年以后,福特、马自达等外企纷纷入渝合资办厂。2014年—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连续3年登顶全国第一。2016年,重庆汽车产量达316万辆,全国每8辆车就有1辆是“重庆造”。

  辉煌时,重庆一度被称为“中国底特律”。然而受技术受制于人、缺乏拳头产品、产品价值低等多重因素影响,2018年重庆汽车产业遭遇“滑铁卢”——合资品牌如铃木、马自达等销量一跌再跌,长安自主车型更新换代慢,力帆汽车因品控不足败走市场,北汽银翔车型跟不上市场被淘汰破产重组。

  2019年,重庆汽车产量138.3万辆,同比下降19.91%,跌至全国第七,“重庆造”汽车还被贴上低端标签,重庆某车企生产的新车价格不到5万元/辆,被戏称为“论斤卖”。

  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唯有破釜沉舟、敢闯敢干。

  2023年6月,重庆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被列为重点建设的3个万亿级产业之首。

  各大车企也铆足了劲,长安“刀刃向内”打破体制“藩篱”,组建新队伍,推动新能源业务独立,部署“六国十地”全球研发格局,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万余名研发人员,24小时协同研发。2023年,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7.7万辆,跃居全国第四。前不久,长安汽车与亿航智能签约,在业内积极探索“飞行汽车”,布局低空经济。

  从一根弹簧起步的赛力斯,更是敢为人先,与华为跨界合作打造“问界”品牌,并投资30多亿元,建设全国首批工业4.0智能工厂。2020年至2023年,赛力斯曾连续4年出现亏损,累亏金额高达98.34亿元,但无论多么艰难,公司战略从未动摇。截至2024年11月末,其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389566辆,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品牌之一。

  2024年6月,重庆汽车迎来久违的荣光,以121.4万辆的产量重返“中国汽车第一城”。

  逆风翻盘的汽车产业仅是一个缩影。

  当前,重庆正全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力争涌现出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成果。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从百年前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工业重镇,重庆正以“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激发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全力跑出经济发展新速度,积累整体跃升加速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