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巫溪文峰镇三宝村村民在晾晒桂花。通讯员 陈凌云 摄\视觉重庆 |
小雪时节,趁着天气晴好,巫溪县文峰镇三宝村村民阮银芳的院坝里,大家正晾晒着金黄色的桂花。“桂花酒、桂花精油、桂花茶……桂花能做的东西不少。”阮银芳介绍,目前村里已种植桂花646亩,正在探索桂花烘烤和冷藏两种保鲜技术,计划以此开发不同的桂花产品,不断完善桂花产业链,让小桂花在车间里“开”出大产业。
近年来,巫溪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努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产品从田间搬进车间,打造绿色惠民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将桂花搬进车间
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
“种桂花是个‘懒活路’,但附加值大、收益高。”阮银芳介绍,桂花树的管护比较简单,桂花采摘期一般只有10天左右,且能避开农忙季节,“我们的桂花现在主要用于制作养生茶,价格可达每斤千元。”
三宝村为何会种桂花?
“大概10年前吧,我幺爸从云南回村探亲,无意中说起喝桂花茶治好了他多年的口臭。”阮银芳从中看到商机,从云南引进100株金桂进行培育,全部成活,“我们村海拔800米左右,光照足土层厚,非常适宜桂花树生长。”
2015年,阮银芳试种的金桂开花,为她带来近4万元的收入。村民见状纷纷找到她学习桂花种植技术。阮银芳联合200余名村民成立农业产业合作社,又注册了“池峰金桂”商标。2017年,合作社首批量产桂花为大家带来近百万元收入。
如今,三宝村的646亩桂花每年能为村民带来超过600万元的收入。三宝村桂花种植基地还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定为研究基地,被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定为临床观察试验基地。合作社还和这两家单位合作开发了金桂白酒等产品,将桂花搬进了车间,进一步提升桂花的附加值。
“村集体+公司+农户”
一根丝瓜串起一条产业链
“老铁们,咱这丝瓜络鞋底吸汗不臭脚,大家赶紧下单。”今年“双11”,文峰镇何航鞋业的主播们不停地在直播间推销“丝瓜络布鞋”。
“我们生产的丝瓜络鞋底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何航鞋业总经理何财明介绍,企业通过利益联结模式带动村民种植丝瓜,免费给村民提供丝瓜种子和种植技术指导,“所有的丝瓜我们保底回收。”
文峰镇利民村村民董彩莲种植了11亩丝瓜,每年增收近10万元,“种丝瓜划得来,丝瓜棚下还可以套种黄豆、辣椒等农作物,安逸得很。”
如今,文峰镇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并与何航鞋业签订收购协议,带动40户农户种植丝瓜400亩,每亩可实现增收近万元。在文峰镇党委、政府的推动下,何财明又联合返乡创业青年,开启直播带货的电商模式,“高峰期每天能达到9万元的销售额,丝瓜络相关产品供不应求。”
加快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
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
巫溪药材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药海”。以前,巫溪中药材产业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出售模式,产品附加值低。
“农产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不成链,到头不赚钱。”巫溪农业农村委产业发展科科长罗猛介绍,“近年来,我们加快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下游产品研发,举全县之力集中打造中药材产业集群。”
2022年3月,坤隆药业入驻巫溪凤凰工业园区,当年8月即投产。“现在我们有中药饮片、鲜切一体化原药、药膳食品三条生产线,以及中药材检测检验中心、中药材溯源体系中心、巫溪县中药材技术研发中心三个中心。”坤隆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还与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合作推进九制黄精项目,普通的中药材黄精通过炮制加工后可直接入口,口感清甜软糯。
巫溪县还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合作共建了三峡库区特色道地中药材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这也是全国首个中药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罗猛介绍,设立观测研究站的目的在于破解库区中药材品质退化等关键技术难题,为实现库区中药材资源高效利用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