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守护生物多样的美丽赛力斯超级工厂有“数智绝活”创新伤害监测机制 提升预警平台数据质量多举措提升服务能力 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第007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他们守护生物多样的美丽
赛力斯超级工厂有“数智绝活”
创新伤害监测机制 提升预警平台数据质量
多举措提升服务能力 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1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重庆故事会④
一位拯救珍稀濒危植物崖柏 一位钻研长江珍稀鱼类人工繁育
他们守护生物多样的美丽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人物名片

  杨泉 52岁,2002年参与筹建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开展对崖柏的繁育与研究工作,现任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2020年,杨泉带领团队建立了以保护区为主体的科研合作平台,深入开展以崖柏为代表的珍稀濒危动植物拯救扩繁工作。

  人物名片

  王飞 42岁,2005年入职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并从事长江珍稀鱼类繁育和研究工作,现任研究所科研组组长。近十年来,王飞及其团队已累计向长江增殖放流胭脂鱼、岩原鲤、中华倒刺鲃等鱼苗7000余万尾,为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开州区崖柏繁育科研基地,人工繁育回归野外的崖柏在群山怀抱中生长。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双河口基地,为让“生产”中的长江鲟保持呼吸顺畅,工作人员不停向鱼鳃浇水。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前两天,又一批崖柏幼苗离开雪宝山,前往昆明进行适应性栽培。

  虽未曾同行,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以下简称“雪宝山保护区”)主任杨泉依旧牵挂不已:“每一株崖柏幼苗,都是我们看着长大的,真的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自2002年参与筹建雪宝山保护区并进行崖柏人工繁育以来,杨泉和他的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270余万株、野外回归75万余株、在全国17个试验地点迁地保护和适应性栽培崖柏苗木5000余株。

  雪宝山往南约150公里,地处万州区大周镇长江口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化驯养基地里,万州区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科研组组长王飞解开几个麻袋,将袋中饵料撒向水中。顷刻间,一尾尾长江鲟欢腾游弋,溅起片片水花。

  从事长江珍稀鱼类人工繁育研究19年,王飞被许多人称为“鱼爸爸”。每年,他和同事们要向长江增殖放流鱼苗超200万尾,维护着长江生物的多样性和平衡性。

  从最高海拔2626米的雪宝山到浩浩汤汤的长江,杨泉和王飞都在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讲述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庆故事。

  亲身去做,才知道事情有多难

  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崖柏野外灭绝。1999年,植物分类学家刘正宇在雪宝山再次发现了崖柏的分布群落,其野生种群仅分布于雪宝山山脉长15公里、宽不足1000米的狭窄范围,数量不足1万株,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2002年,杨泉参与筹建雪宝山保护区,从此与崖柏结缘,“要有效保护好崖柏,首先要摸清野生崖柏家底,对保护区所有野生崖柏确认数量并挂牌编号,让每株崖柏获得身份。”

  为此,北京专家郭泉水、重庆专家刘正宇、杨泉和雪宝山保护区全体职工、护林员陈宗兵……被集中编为四个小组,带着方便面等速食品,齐齐奔赴大山两万多公顷的原始森林。

  崖柏名副其实,绝大多数生在悬崖峭壁上,要近身为他们挂上号牌,可谓千难万险。进入深山,杨泉他们常常在山林间一待就是两个多月。

  手扳岩、王家岩、骆驼峰……为了探访崖柏,杨泉走遍了雪宝山保护区的每个角落。

  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放在王飞身上同样适用。

  “我3岁就被爷爷和老汉带到了鱼塘边,从小看他们繁育鱼苗,可只有自己亲身去做才知道事情有多难。”2005年,大学毕业后入职研究所的王飞从最基础的喂鱼开始学习,一年后才逐步接触鱼类繁育工作。

  2006年2月底,王飞迎来了入职以来的最大考验:为四条匙吻鲟进行人工排卵。

  “打完催产素,有三条鲟鱼开始正常排卵。每半个小时排一次,一次大约排卵100毫升。”王飞和同事蹲守26个小时后,三条鲟鱼完成排卵,可还有一条鲟鱼却迟迟未见动静,“大家综合研判后决定给这条鲟鱼补针。”

  补针后,鲟鱼开始排卵,并在20多个小时后排卵完成。此时,王飞已经40多个小时未曾合眼:“那时真的累,倒头就睡。”

  让王飞和同事们颇感欣慰的是,仅第四条匙吻鲟排出的鱼卵,后来就孵化出32万尾水花。

  不惧失败,只为留存更多物种

  “高高山上一树槐,我望槐花几时开……”大山里,杨泉常常会唱这首歌。

  一开始,他天天盼着崖柏开花。可崖柏却一直只开花不结种子,只能进行人工扦插。

  2005年,郭泉水率先在实验室和雪宝山区域进行崖柏人工扦插实验。可经过6年反复试验,他们用了各种方法,扦插生根率最高仅有20%。

  2011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从崖柏的小树上采集了一些穗条进行扦插。在同样的条件下,这些穗条的生根率竟然能达到96%。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2012年10月,雪宝山区域内的野生崖柏种群10余年来首次大规模结种。

  “野生崖柏种子自然脱落发芽并成树的几率非常低,但如果人工培育,成功率就要高得多。”杨泉说,“而且有了小树苗,就有了大规模穗条扦插的基础条件。”

  2023年2月23日,在崖柏人工繁育更系统、更规模化、技术更成熟的基础上,杨泉带领着团队开始尝试进行崖柏的迁地保护和适应性栽培:“只有让崖柏在更多区域内存活,我们才能获取更多样本,发现更多隐藏在崖柏中的秘密,才能更好地拯救和保护崖柏,就有希望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留存一个物种。”

  留存更多物种,同样是王飞努力的方向。

  今年3月27日,王飞和他的团队在历时11年后,终于在重庆首次完成长江鲟人工排卵——挑选的15尾(雌鱼8尾,雄鱼7尾)长江鲟亲本鱼中,有3尾雌鱼排出卵粒,约2100毫升、14万粒;雄鱼中也有4尾排出精液。

  早在2013年,研究所就从湖北引入了一批1年龄长江鲟小鱼苗,在我市率先启动长江鲟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研究。

  可在现有的人工养殖条件下,发育成熟的长江鲟仍然不具备自然产卵的条件。

  在前一年年底,王飞和团队通过挖卵观察的方式,挑选性腺已经发育到4四期的鱼,进入备产培育。然后对选中的长江鲟进行长时间的冲水等模拟刺激,使其性腺充分发育成熟,并具备人工催产排卵条件。

  “我们要在鱼卵发育至四期末,即将进入成熟第五期时开始催产,时间点稍微没踩准,哪怕前后相差仅一两个小时,排出的卵粒都无法进行正常受精。”两天两夜,王飞和工作人员都不敢合眼。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排出的卵粒成熟度过高,获得的14万粒长江鲟受精卵并没有顺利孵化出鱼宝宝。王飞说:“有了失败的经验,明年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带新人开新局,守护生物多样之美

  往年11月底至来年开春,是王飞相对清闲的日子。可今年,他还在进行着一项重要的工作——“带新人”。

  今年7月,23岁的陈富凯自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入职研究所,王飞成为他的“师傅”。

  “我们这一行,人才断层很严重。”王飞告诉记者,自他入职研究所后,10年里研究所再没有新人入职。

  陈富凯入职后,像王飞当年一样从喂鱼开始学习。每一个环节,王飞几乎都是手把手亲自教导:“只有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学习,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才能做好每一项工作,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

  在长期的实践中,王飞摸索出长江珍稀鱼类人工繁育的两大“秘诀”:亲鱼管理和精细繁育。

  为了实现亲鱼管理,王飞带领着团队坚持为鱼儿提供好环境和好饲料,匠心守护鱼儿成长。“定期进行水质改良,随时监测,每晚开气提机增氧,饲料则根据各鱼类习性进行亲鱼配方,让鱼儿长得好,发育得好,充分具备当爸爸妈妈的条件。”11月24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化驯养基地里,王飞细细为陈富凯讲解着,“每种鱼排卵时间、方式、需要的水温、催产剂的剂量都是不一样的,只有用心观察、匠心实践,才能了然于胸。”

  王飞在“带新人”,杨泉则忙于“开新局”——将雪宝山锁口河畔一家关停的水产养殖场改造为“亚高山湿地动物拯救和繁育基地”,“前几天,西南大学水产学院和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四名专家教授来到了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目前正在进行方案设计。预计明年四月基地就能投用。”

  其实,这并不是雪宝山保护区第一次尝试进行动物繁育。

  去年,雪宝山保护区就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西南大学、重庆动物园共同努力,在雪宝山保护区实施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冠长尾雉的繁育及野化放归科研项目。

  如今,白冠长尾雉不仅度过了雪宝山的第一个严冬,还顺利产卵并自然孵化出17只幼雉。

  “明年,白冠长尾雉在雪宝山的种群将进一步扩大。”两鬓染风霜的杨泉眼里却满是憧憬。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