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沙发上轻触手机屏幕,就能对果园中脆李生长情况“了如指掌”;通过装在地里的各种传感器,就能将土壤湿度等数据“一网打尽”;依靠智能识别系统检测功能,就能为果树病虫害早期迹象“把脉问诊”……22日,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种植大户王恩海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依托数智化手段为果园管理提供双重保障,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科学。
为王恩海分忧解难的是一个名为“巫山脆李产业大脑”的数智化运行平台,该平台遵循“数据—知识—模型—运用”建设路径,以均衡施肥、树体管理、病虫害预警等5个模型为支撑,借助各种传感器、智能监测设备构建起“李好生产”技术智慧平台,不仅提高了脆李管护水平,确保了品质和产量,也让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更加新鲜、健康的水果。
从数据到决策
“产业大脑”的核心所在
“我的脆李生长管护越来越好,从越冬管理、花期育肥,到脆李生长全周期的土壤控水、雨季覆膜……都离不开‘产业大脑’的支撑。”王恩海告诉记者,他在权发村种植了20亩脆李,得益于近年来数字果园建设和“巫山脆李产业大脑”应用,他依托“数智化”基本告别了“望天收”。
向脆李种植户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收集脆李生长全周期的各类关键数据,是“巫山脆李产业大脑”的核心。该平台既可以实时掌握土壤湿度、土壤pH值、光照强度、日降雨量等环境数据,也能及时跟踪脆李果树生长状况、果实发育情况,并按照物候期对应的农事生产规律,向种植户精准推送生产技术信息,以“模块化”推动“数智化”运用。这就意味着,脆李种植管护实现由简单粗放向智能精准转变。
从生产到消费
数智化应用“一张网”
“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经验办事,种植管护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经常导致施肥不准、用药不精、管理不善,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巫山县果品产业中心主任刘仁鹏表示,“产业大脑”则是对汇集的各类数据进行分类归集、叠加计算、AI分析,发挥数字要素综合效能,从生产到消费,构建起脆李数智化应用“一张网”。
刘仁鹏介绍,他们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立了“产业大脑+未来果园”一体化数智平台,将脆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个环节集于一体。按照“1+3+1+N”架构(即1套共性化大脑技术支撑平台、3种关键支撑、1个包含算法模型的产业大脑能力中心,以及N个赋能未来果园的应用场景)形成“产业大脑+未来果园”的数智闭环系统。
比如,“产业大脑”就涵盖了“李好管家”“李好生产”“李好服务”“李好金融”“李好决策”5个一级核心业务应用场景和26个二级应用场景,将经营主体电子档案、生产技术智慧运用、农事生产追踪溯源、电子交易中心等场景搬至线上,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数据的有效应用,让数据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个体到全局
22万亩脆李接入“大脑”
“每年脆李成熟的时候,我们就通过‘产业大脑’了解果园信息,进行精准收购,省去很多中间环节和对接时间。”重庆渝之礼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魏晓禹从事脆李电商销售多年,也是“产业大脑”的受益人之一。
记者了解到,“巫山脆李产业大脑”建立了系统化数智网络,实现了脆李从个体到全局的可视化,有效解决了脆李销售中的堵点痛点。如今,平台已经可以将在“产业大脑”中备案的3637个脆李种植主体,包装成数字店铺上线到脆李电子交易中心,一举打通生产端和消费端,实现产品与市场的精准对接。
除了消费端能够掌握生产端的变化情况,对种植户而言,也能够实时、准确了解到消费端的动态变化,从而更加科学地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资源配置能力。
通过打破“端”与“端”的数据壁垒,创新数据应用模式,2023年,全县脆李商品果率提高了15%,亩均产值提高超10%,亩均生产成本降低近30%,实现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带动当地6万果农增收致富。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产业大脑+未来果园”不仅建立了脆李产业数智化闭环体系,还打通巫山脆李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基础数据采集、运用和服务,还形成了种植、采摘、分拣、包装、冷链、物流、加工、销售全链条高效协同,截至目前,共覆盖脆李种植面积22.31万亩,接入经销商106家、供应链企业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