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走向深处 民生落到细微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校 坚持内涵式发展 打造全市初中教育标杆
第021版:强国建设 教育担当——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看落实
上一版 下一版 
改革走向深处 民生落到细微
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校 坚持内涵式发展 打造全市初中教育标杆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走向深处 民生落到细微
看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教育跨越赶超之路

  书香满校园

  办好教育,事关发展之本、民生之基。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紧紧围绕市教委“六大行动”“九项计划”工作任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地方民族特色,发挥地区文化优势,以“教好一名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为奋斗方向,推动党建赋能、队伍提能、管理提质、育人提效、服务强基五项行动走向纵深,奋力开创彭水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提质增效态势喜人、全面培养有力有效、均衡发展落地落实……彭水正迈开步子、扑下身子、开动脑子,以实干实绩交出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探索集团化办学新路

  推动教育改革迈向纵深

  近日,郁山教育集团·郁山中学举行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来自山东聊城、重庆永川、潼南及彭的十位名师与郁山中学的十位名师结成发展共同体,共同推动郁山中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这是郁山教育集团勤耕不辍、砥砺前行的坚实足迹。

  2023年5月,彭水县重组成立郁山教育集团,实现“幼小初”全链条覆盖,并统筹整合鲁渝协作、市内区域帮扶、县域支教项目,实施“组团”精准帮扶,驱动集团内各组合体跃升蝶变、互融共进,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郁江春水”。

  这是彭水县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有力见证。

  近年来,彭水县以创新集团化办学为切入点,立体化构建了涵盖全学段的“横向融合,纵向贯通”的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借助“组团式”帮扶策略赋能山区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山区教育突围发展新路径。

  布新局,“立体化”用力推动办学体系建设。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10余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集团化办学工作专班;建立覆盖全学段教育集团,实施“1+1+N”多元融合模式,现已组建4个学前教育发展联盟,8个小学教育集团,4个初中教研共同体,已初步建立职、特、小、幼集团发展共同体。

  管出彩,“三阶段”用情激活学校“发展引擎”。学前和小学阶段实行“帮扶型”集团管理模式;初中阶段实行“联盟型”的集团管理模式,集团内各成员学校之间共建共进;高中阶段实行“聚合型”集团管理模式,以3所高中学校为中心聚合,共同指向创新人才和初高中一体化培养。

  走通途,“三行动”用心凝聚走教“合作动能”。集团内选派39名音体美教师走教,组建26名齐鲁名师和6名县域名师帮扶支教;11个学科支教名师与学校优秀教师结成专业发展共同体,选送优秀校级领导、教师58名赴山东研学实践进修,齐鲁名班主任团队45人为彭水赋能;252名乡镇教师获评县级骨干教师、1名乡村教师获评市级教书育人楷模、1名乡村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秉承“以生为本”理念

  把教育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后厨粗加工、烹饪、清洗消毒等重点区域、重要环节“透明化”“可视化”;食堂菜品、价格、称重等重点业务数据实时采集;食材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明晰,实现了校园食堂的即时监督、远程监控……

  为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彭水织密织牢校园食堂经费监管和风险防控网,开发“学校食堂物资管理系统”智治综合管理平台,全县170所学校食堂各环节实现全链条、全覆盖监管,改扩建8所县城学校食堂,惠及学生1.89万人。

  “听孩子说,食堂的饭菜更丰富了,食材还可以追踪来源,价格也更加透明了。”“孩子在学校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我们家长就放心了。”谈起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家长们乐在心头。

  这是彭水以教育之笔写好民生答卷的生动回响。

  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出发点,彭水推动惠民有感“主举措”落地落实,让教育“民生答卷”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巩固“双减”成果,营造良好生态。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调控,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持续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实施中小学生寒假免费托管服务,解决家长假期孩子监管难题。

  着力持续发展,助力学子成长。健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师技能培训,联合开展“童心相伴”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构建县、校两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体系,中小学生近视率连续3年下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彭水努力将教育“关键小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让教育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创新大课间活动

  构建五育融合新格局

  思源实验学校的苗家踩花山、同河小学的舞龙、森林希望小学的土家竹竿舞……在大课间活动中,孩子们正尽情享受快乐的运动时光。

  这是彭水积极探索以体强教,构建一体化体育工作体系的精彩实践。

  彭水立足地方民族特色,发挥地区文化优势,扎根乡土、关注基层、面向全体、全面培育,以大课间活动为突破口,构建一体化体育工作体系,探寻更具成效、更可持续的学生“幸福成长密码”。

  深挖民族元素,做深做透“土特产”。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开展培训、授课,培育出一批“苗乡人”师资队伍;从各校选拔50名专业教师,组建一支县级大课间活动攻坚团队。如今,全县学校形成“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良好格局。现有国家级体育特色学校37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3所,县级体育特色学校51所。

  如何破除教育壁垒,推动体教融合走深走实?彭水以大课间活动为切入口,全力书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新篇章。

  五育融通,“样板间”开创全新格局。在大课间活动的编排上,打通音乐、舞蹈、健康等学科壁垒,融会贯通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把体育大课间与学生视力健康、心理健康等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五育融合,共生共美”。

  理念升华,“小切口”成就不凡事业。把学校大课间和办学理念结合,以大课间活动这“小切口”作为立德树人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如平安镇小学在品牌大课间——扇子舞的基础上升华办学理念,让学生懂得与人为“善”,学会“扇”舞人生,一生学有“擅”长。

  赛训结合,“桃李园”结出丰硕果实。在2024年重庆市大课间展评活动中,彭水两所小学均获一等奖。2023-2024学年度重庆市各类学生体育赛事上,彭水各学段学生获个人金牌40余块,一等奖100余项次,20余人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在近3年的全市幼儿体育大会中,彭水累计6所幼儿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

  把目光放得“更高更远”,彭水将体育大课间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统筹谋划,构建县域、片区、学校三级体育大课间工作网络,持续构筑“全域、全员、全程”的体育大课间“生态圈”。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未来,彭水将继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保持奋进者姿态、激发创造性张力,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砥砺前行。

  谭茭 杨静 图片由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教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