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四链融合”机制 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执奋进之笔书写思政育人新篇
第016版:建成教育强国 亮出重庆担当——全面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看落实
上一版 下一版 
构建“四链融合”机制 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执奋进之笔书写思政育人新篇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1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科技大学
构建“四链融合”机制 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重庆科技大学校园风貌

  作为重庆唯一拥有石油类、地勘类完备学科体系和唯一建有安全工程学院的本科院校,重庆科技大学发挥自身背靠石油、冶金行业办学的特色优势,健全“产业链—学科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助力教育强市建设。

  以产业链为导向,学校围绕石油冶金行业转型升级,国家及地方关于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双碳”目标建设等重大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学校学科专业基本架构,提升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和支撑度。

  目前,学校已形成油气勘探与绿色开发、低碳冶金与先进材料、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能源化工与智慧安全、土木水利与生态环境、数理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经济贸易与现代管理、人文科学与艺术设计等八大学科集群。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25个、重庆市重点学科7个,获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6个新增硕士点,材料科学新晋ESI全球排名前1%,获批重庆市普通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2个。

  以学科链为主核,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引育体系提升计划,构建“金字塔”式人才成长梯队,加强教师队伍“三化”建设、教师“双创”能力提升,提升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打造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据了解,学校引进博士300余人,新增进站全职博士后4人,送培青年教师获得博士学位5人,学校博士数量达到730人。教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建成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为代表的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5个。

  以创新链为推手,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产业转型发展需求,深耕石油、冶金、资源循环利用等行业领域,汇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行业资源,打造非常规油气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物理勘探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开展关键核心科技攻关,形成一批标志性和原创性国家级科技成果。与重庆高新区共建智慧创新中心,促进“科、教、产、城、人”融合发展。

  据悉,学校创新性研发了非均质多重介质碳酸盐岩有水气田水侵实验技术、动态评价及防控等多项关键技术,获得省部级(行业协会/学会)及以上科技奖励超过100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连续两年跻身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

  以人才链为输出,学校全面贯彻OBE教育理念,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十大行动,健全三全育人机制,推动五育并举一体化贯通,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目前,学校获批重庆市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连续2轮获批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圆满完成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获推荐参评全国示范案例。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2190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6日至7日,重庆科技大学召开了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长远奋斗目标及“三步走”战略部署,明确了学校未来五年工作的抓好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智慧创新中心建设“两项中心任务”,以及“育人提质工程”“名师引育工程”“文化润心工程”“创新跃升工程”“开放融合工程”“改革赋能工程”共“六项重点工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擘画美好蓝图。

  王俊又 图片由重庆科技大学提供

  

  深入推进学科专业建设

  赋能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赵明阶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重庆科技大学优化调整学科专业,抓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初步构建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推动了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统筹优化调整布局。坚持面向国家战略、石油和冶金行业转型升级、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等重大需求,紧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战略部署,积极对接服务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坚持“强工、厚理、兴文、促交叉”的学科发展方向,构建油气勘探与绿色开发、低碳冶金与先进材料等八大学科专业集群,基本形成工、理、管、经、法、文、艺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良好学科生态体系。立足学科专业发展优势,建立了学科专业集群体系动态调整机制,二级学院更名7个、撤销4个、新设5个,研究院新设1个,学科减少2个,专业停招9个,构建了与新发展格局、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学科生态体系。

  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学科引领,大力推动学科专业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不断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加强学科方向、学位点方向和本科专业的一体化建设,有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专业群,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15个硕士点、2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国家卓越计划专业和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强科研平台、教学平台和资源的一体化建设,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有3个国家级和3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3项。加强学科团队、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的一体化建设,柔性引进院士4人,有国家级人才4人、省部级人才近90人,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7个。印发《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人事分配、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晋级、人才引进和学科团队的一体化考核机制,创新学科专业绩效评估机制,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评估。

  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学科与产业对接度。深化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宝武集团等石油、冶金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2023年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其中企业横向科研经费占比超80%,稳居中国高校企业科研经费排名前100强;近五年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30余项,连续两年跻身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学科专业直接对应支撑“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87%的产业,特色优势学科有力支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等主导、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庆市卓越工程师学院1所,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相关研究成果在重庆涪陵页岩气田和四川盆地油气田推广应用,助推重庆环境企业上市,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学科服务行业产业能力持续提升。

  学校持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发展动能,人才培养成效不断提升。近三年,学校在学科竞赛中获得了1800余项国家级奖励,学校两次获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总决赛冠军,两次获世界技能大赛银牌,获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团体金奖和唯一最高奖“卓越杯”。学校入选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年贡献力TOP100排行榜,连续4轮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排名前200名。

  (作者系重庆科技大学校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