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 “义渡就业列车”将工作送到家门口村民生病最先想到的“拐杖村医”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
第006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大渡口 “义渡就业列车”将工作送到家门口
村民生病最先想到的“拐杖村医”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凡人微光 温暖山城
双腿残疾的黔江治安村村医谢汉高,为六百多村民奔忙——
村民生病最先想到的“拐杖村医”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维灯

  谢汉高拄着双拐出门行医。

  谢汉高(左)为村民诊病。通讯员 李诗素 摄

  初见谢汉高,一般人很难将其与一名村医联系起来:头发花白,身着灰布衬衫,双腿因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俗称小儿麻痹症)而重度萎缩,出行全靠双拐。

  近日,穿上白色医师服,戴上听诊器,谢汉高在桌前坐下,仔细地为年过七旬的村民杨再忆号脉、量血压、再细细叮嘱高血压患者的注意事项。

  肢体重度残疾、今年已50岁的谢汉高,是黔江鹅池镇治安村唯一的一名村医,也是治安村600余名常住村民头疼脑热时第一个想到的人。

  “想成为一名医生,为别人减少痛苦”

  “谢医生,你配的中药硬是要得。这两年我身体好多了,关节炎也发得少。”85岁的杨秀模,曾因严重关节炎痛苦不堪。

  因身患疾病,谢汉高对其他人的病痛有着更加深切的体会,“初中时我就想成为一名医生,靠自己的一点能力为别人减少痛苦。”凭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努力,谢汉高顺利考上黔江地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毕业后就职于黔江地区康复医院。

  “成为一名医生”的愿望实现了,谢汉高却在一年后选择了离职,“因为我想继续求学。”

  离职后的谢汉高一边前往湖南医药学院继续学习,一边购买了大量的中西医相关书籍进行自学。

  3年后,结束湖南医药学院学习的谢汉高因没有执业医师证而无法行医。于是,谢汉高开起了药店,想着这也能方便大家。

  “这么多年习惯了,过两天结痂了就好”

  2016年,苦苦等待的谢汉高终于等来了再一次成为医生的机会。

  这一年,治安村卫生室原本的乡村医生考入鹅池镇卫生院,这一岗位出现空缺,鹅池镇卫生院便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乡村全科医生。

  “得知消息,再比对相关要求,我全都符合。”在谢汉高开心不已时,家人却提出了不同意见,“当时开药店一个月有万把块钱收入,比村医的月收入高了不少,家里还有两个娃要养。”面对家人的反对,谢汉高没有太多犹豫,“我一直想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有这样一个机会,不能错过。”

  说服了家人,谢汉高通过考核,成了治安村村医。初为村医,村民却对拄着双拐的谢汉高不太放心:“不是说他医术不行,他自己出行都成问题,能搞好不?”

  很快,谢汉高就用自己的行动打消了村民的疑虑。

  一天深夜,有位村民电话联系上了谢汉高:“娃儿突然肚子痛,满地打滚,你快来给看看。”已经睡下的谢汉高立即起身,拄着双拐赶赴村民家中。经仔细诊断,谢汉高判断孩子为急性肠胃炎,对症下药后,孩子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此时,村民才发现谢汉高的衣衫已被腋下渗出的鲜血染红。原来,腋下多年拄拐磨出的老茧,因为谢汉高着急赶路被磨破,再一次出血,“这么多年习惯了,过两天结痂了就好。”

  “村民生病时想到我,这是对我的信任”

  治安村山高谷深,常年在家的村民仅有600多人,6个村民小组居住分散。谢汉高不仅要负责医治600多人的头疼脑热,还要负责76名高血压患者和19名糖尿病患者的定期上门监测。

  为了方便出诊和服务群众,2012年就已考取驾照的谢汉高特意买了一辆小汽车并按规定进行了改装,“我脚不方便,就把刹车和油门都改成了用手控制。”

  有了车,谢汉高走村入户更加方便,也能够更好地服务村民。

  今年5月,72岁的王思仙到邻村杜家村走亲戚,突发急性肠胃炎。王思仙拒绝了亲戚就近到杜家村卫生室就诊的提议,坚持打电话向谢汉高求助。尽管患者在邻村,已不是自己的责任区域,但谢汉高还是立即驱车前往,“村民生病时想到我,这是对我的信任。”

  自2016年成为村医以来,谢汉高已累计开展家庭医生上门签约服务8607人次,诊疗服务6万余人次,“我这台车买来6年,行程7万多公里,几乎都是出诊跑出来的。”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