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标志新势力”商圈巡展活动 |
|
重庆市地方标准发布会 |
|
首张“重庆小面”食品生产许可证颁发仪式 |
重庆小面、重庆火锅底料、江津米花糖、万州烤鱼、丰都麻辣鸡、城口老腊肉……重庆共有食品生产企业3600余家,年产值达数千亿元,各具特色的土特产成了“爆品”“爆款”,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美食版图。
重庆食品产业基础及规模在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被确定为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倾力打造的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如何让“重庆味道”香飘全国,从“味觉高地”迈向“产业高地”?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以推动粮油、预制菜、火锅食材等7个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安全护航”“标准引领”“品牌助力”“准入服务”“质量提升”“数字变革”“市场净化”等七大行动,建立健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一体推进产业发展、安全监管、社会共治,助力全产业链增值增效,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
推进“渝食安”全链条智管
筑牢守稳食品安全防线
买的食品是哪里产的?谁加工的?谁销售的?今年5月,重庆市首张带有渝溯源标志的食品标签在北碚区正式投入使用。
运用市市场监管局打造的重庆市“重点食品溯源”系统,市场食品生产主体录入产品原料来源、检验报告、基本信息形成产品“渝溯源码”;食品经营主体扫码实现进货查验记录、进销货管理;消费者可扫码查询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监管部门通过扫码可以全链条追踪查询,逐步实现从田间地头到使用、贮存、消费的全环节、全链条追溯。
贯彻落实全市数字重庆建设的总体要求,市市场监管局以数字化变革重塑市场监管体系,“餐饮安全在线”“食品生产安全在线”等重点应用应运而生。目前,“餐饮安全在线”已覆盖全市16.6万家餐饮单位,建成“阳光厨房”3.5万家,其中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实现全覆盖。
“我们还加快推进‘渝食安’全链条智管综合场景应用建设,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掺杂掺假等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实现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在区县全面贯通。”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不断稳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市市场监管局加强面上统筹和点上突破,与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建立联防联治协同监管“5+2”工作模式,不断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抓好食品安全全过程重点监管,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治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23年,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江北区、荣昌区、武隆区高分通过验收并获“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命名,全市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32%。
提升标准体系建设水平
引领产业质量创新升级
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市场餐桌,预制菜产业是促进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去年2月,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全国首个工作指导性文件《预制菜生产经营安全监管标准体系》,收录安全监管标准1607项,为重庆预制菜产业全链条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标准依据。
标准不仅是技术支撑,更是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围绕食品产业发展全链条、安全监管全过程,在食品领域全覆盖推进“标准化+”,引导企业“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着力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创新升级。
加快实施“标准引领”行动,构建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推动《榨菜(腌渍和压榨的蔬菜)-规格和测试方法》成为重庆首个获批立项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领域国际标准。市市场监管局相继出台《即食鲜切水果经营规范》等14个地方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联合四川省发布火锅底料、毛肚等15项火锅食材团体标准。推动重庆粮油、荣昌河包粉条、丰都麻辣鸡等协会自我声明公开24项团体标准,推动重庆市九重山实业公司、铜龙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自我声明公开115项食品企业标准,发布实施现行有效农业地方标准589项,完成《榨菜》《方便榨菜》行业标准修订工作。
积极落实“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强区(县)、质量强园、质量强企建设。市市场监管局推动市政府出台《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和《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组织开展2024年重庆市“质量月”活动,推动丰都麻辣鸡、城口老腊肉、巫溪老鹰茶、忠县柑橘等特色产业开展质量强链活动。强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持续支持榨菜、火锅食材等质检中心建设,推动培育检验检测服务业集群,推动生产企业建成共享实验室14家,惠及企业236家,为企业直接俭省资金1380余万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食品及农产品品牌高地
一碗重庆小面不仅是重庆人的“家乡风味”,也成为外地食客来渝必尝的特色美食。去年4月,大渡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向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颁发首张“重庆小面”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着重庆小面正式作为单独食品类别纳入食品生产许可管理。
有了“重庆小面”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就可以申请“重庆小面”这一食品生产许可证,涵盖粮食加工型许可和半固态调味料许可。同时,当企业申办“重庆小面”食品生产许可证,就要同时具备重庆特色生湿碱面和油辣子的生产条件,可以从源头确保重庆小面生产企业准入达标,为企业做大做强重庆小面产业注入了新动能。
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市市场监管局厚植营商环境沃土,持续提升准入便利度,提升开办企业全流程办理效能,推进企业开办、企业准营(餐饮店)等“一件事”改革,推行“一址多照”“集群注册”合理释放场地资源,不断提升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经营主体办事体验,增强获得感。今年以来共便利11.65万户企业高效开办,“零成本”“零门槛”“日办结”成为常态。
品牌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市市场监管局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参与成立长江流域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联盟,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城市协同合作机制,以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为抓手,深度开发“重庆地标数字地图”,培育更多重庆知名商标及地标新势力品牌。
为提升地标食品辨识度、竞争力和附加值,市市场监管局开创全国首个“地标×地标”(即在地标建筑或地标商圈举办活动宣传推广地理标志产品)模式,全市16个区县、超100款地理标志品牌产品在观音桥商圈集中展示,累计销售额超200万元。
数据>>>
一组数据看成效
全市5万名包保干部全覆盖包保46万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督导发现问题21.9万项,问题整改率达99.61%。
“重点食品溯源”应用可追溯食品品类37大类,生成追溯信息57.39万条。
在全国率先出台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规范地方标准,累计建成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2016个。
打造商标品牌保护、运用、推广平台,建设完成商标品牌指导站22个。
利用AI智能监控、温湿度物联感知等智能感知手段,在米面粮油、火锅底料等重点领域推动打造食品加工“阳光工厂”489家。
刘玉珮 陈钰桦 图片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