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奖:《“巡天”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 艺术设计(工业设计) 155cm×155cm×210cm 作者:胡永攀、袁侨伟、冯寄候、赖轩、孙元明、周敦颐、文华祥、李林熙 |
|
银奖:《山海共生》 水彩·粉画 120cm×150cm 耿德法 |
|
银奖:《家庭系列之我们这一代》 油画 236cm×194cm 杨世斌 |
|
银奖:《画室》 油画 180cm×180cm 刘宇轩 |
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进京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圆满落幕。闭幕式上,随着本次展览一起评选产生的第四届“中国美术奖”获奖名单正式出炉——重庆的《“巡天”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艺术设计获得金奖,《画室》(油画)、《家庭系列之我们这一代》(油画)、《山海共生》(水彩·粉画)三件作品获得银奖,创下重庆美术在“中国美术奖”评选中的历史最好成绩。
《“巡天”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获得金奖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是国家级的权威性、综合性美术大展,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种类最多、影响最强的美术盛会,每五年举办一次,从中评选产生的“中国美术奖”是中国美术界的国家级最高奖。
金奖作品——《“巡天”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艺术设计,由四川美术学院胡永攀、袁侨伟、冯寄候、赖轩、孙元明、周敦颐、文华祥、李林熙等人创作。
该作品以我国载人登月任务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登月服系统组件创意设计方案,并将其命名为“巡天”。作品总体遵循“以人为本、以美为媒、融合创新”的设计理念,重点从“饰”“色”“形”“质”“构”“工”6个方面开展系统化设计,从中国传统文化提取转化的“饰”“色”“形”与凝聚未来科技创新的“质”“构”“工”有机结合,构建“创新成体,意蕴为魂”的作品形象,并将“甲胄形、凌风带、天穹意、玉璧纹、五行色”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兼具传统意蕴和未来美感。
“三年前,我们团队就开始构思这个作品,提出了集防护、协同、增强于一体的创新方案,目的是实现‘科技、艺术、文化’在同一作品中的珠联璧合,展现千年文化的底气、巡天揽月的豪气、突破创新的胆气。”川美设计学院副教授胡永攀表示,该作品创作既是一次突破尝试,也是一次全面预演。基于这一尝试和预演,他们团队正式承担了我国登月服的工业设计任务,并于今年9月28日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向世界发布了设计成果。
《画室》等三件作品获得银奖
重庆的《画室》《家庭系列之我们这一代》《山海共生》三件作品,在第四届“中国美术奖”获得了银奖。
《画室》由川美造型艺术学院教师刘宇轩创作。“一直以来,我的绘画创作都关注于现实主义题材。我所关注的题材皆来源于日常中充满生活痕迹的场景,并试图在这些场景中寻找时代与生活的印记,《画室》便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张。”刘宇轩称,创作是一个自由且漫长的过程,他通过不断实践寻找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家庭系列之我们这一代》由川美造型艺术学院副教授杨世斌创作。杨世斌表示,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他始终相信,普通人的生活故事也蕴藏着深厚的情感与历史,它们不仅真实而且值得被关注和赞美。“《家庭系列之我们这一代》是家庭系列作品中的一张,我以自己熟悉的真实生活为素材,描绘了一个现代农村普通家庭四世同堂的日常景象。作品是由四张大小不同的画作组合而成,每张画都各自展现了一代人的生活片段,在每一代人的背后,都有着他们自己的故事、情感和历史,都可以成为独立的画作,但最终他们组合在了一起,展现了从祖父母到孙子辈的大家庭生活。这也是中国无数农村普通家庭生活的日常轨迹和真实写照,犹如一部家族的史诗,叙述着家族的故事、延续与时代的变迁。”他说。
《山海共生》由川美造型艺术学院油画系系主任、副教授耿德法创作。该作品以山与海(水)作为主要审美元素,呼应了山水的概念,延续了《捕》系列作品的创作路径,选择捕鱼的场景为核心素材,反映了当下社会进程中的人生感怀。画作采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式,渔网作为画面主体,以星空下的深海作为背景,亦有远处海面上的渔船在劳作,夜空的深邃与海面的无垠营造出了无限的静谧,画面中一片凝脂般的海滩、直挺的地平线,沙滩上被海浪拍击后形成的不规则的贝壳,充满了空寂感,燕子低空飞过,宛如在诉说着渔民以海为家与劳作生息的故事。这是对人的生命力的赞叹和对生活的礼赞,反映了社会的美好期盼照进了现实。
“在当代绘画语境下,风景画创作的出发点不仅仅是对绘画形式语言的表达,而是通过风景作为载体进行文化思想的传递。我的风景画作品所呈现的风景是某种心理性风景抑或社会性风景,虽然审美对象源于自然,取于现实,却不是自然主义式的客观再现,而是表现心理映射社会。”耿德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