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二十日,大渡口区红旭水上救援队部分成员在滑石滩水域巡逻。记者 周传勇 摄\视觉重庆 |
“快点来!那个人很久没动了,快去看一下他是不是没得力气了!”话音刚落,一位年轻小伙拿着桨板一个箭步跳入水中,不到10秒钟就游到那人身边。
“啷个一直在原地打转哦,游不动了吗?”
“是有点,还好你来了,不然我怕是要被江水冲走了。”
这一幕发生在9月20日晚7时许,大渡口区滑石滩水域。指挥救援的人叫罗正龙,救人的叫张承军,他们都是大渡口区红旭水上救援队(以下简称“红旭救援队”)的成员。
这是一支民间自发组建的公益救援队伍,自2021年成立以来,他们通过定点值守、喊话劝导、舟艇巡逻等形式,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超9000小时,长江大渡口段34公里江岸线也实现零事故。
发动小伙伴自费成立救援队
“红旭水上救援队”曾用名大渡口区水上救援队,是一支由群众自发组建的救援队。救援队创建人叫罗正龙,同时也是队长,他是重庆市西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六分公司的驾驶员。
谈起组建救援队的初衷,罗正龙回忆起了一件往事。2019年,市民曹勇到滑石滩水域游泳锻炼,没过多久就被暗流卷进漩涡,挣扎几分钟后便没了力气,开始下沉。同在江边游泳的罗正龙发现异常后,立即拿上救生圈赶过去。“当时我已经呛了好几口水,没有罗正龙,我怕是已经沉下去了。”曹勇告诉记者。
这样的救援罗正龙不知经历了多少次。“遇到情况紧急时,靠一个人还是不行,得靠团队。”2021年初,他发动身边的伙伴,成立了大渡口区水上救援队。
救援队最初有20多名队员,他们自筹几千块钱购买了安全标识、队服、帽子等物资,九宫庙街道也免费与他们共享救生衣等装备。他们就这样东拼西凑“武装”好队伍,开始无偿在江边巡逻,主要负责新港码头、义渡古镇、万发码头、牛栏坝等地的溺水事故救援。
“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王红旭的事迹传开后,为传承榜样力量,2022年6月1日,罗正龙将救援队名称改为大渡口区红旭水上救援队。
热心人先后入队,队伍壮大至46人
“我们很多成员是在职工人,白天上班,晚上再来巡逻,没有任何报酬,如果不热爱,很难坚持。”罗正龙告诉记者,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热心人申请加入,如今已有46名队员。
张承军经常到滑石滩游泳,水性特别好,早在2002年,张承军就在江边救过一个小男孩。因此每次遇到红旭救援队救人,他都会主动上前帮忙,也想成为其中一员。今年8月,张承军终于如愿加入红旭救援队。
就在张承军加入红旭救援队后的第三天,他又遇到一个溺水男孩。这个下河游泳的男孩一不留神游到了急流中,等他反应过来想游回岸边时,体力已经透支,呛了几口水后,开始在水中挣扎。
当时,张承军正在岸边巡逻,见此情景,他立即呼叫队友,自己则率先扎进水中向男孩游去。“我看到孩子还有意识,就立刻托起他,避免再次呛水。”张承军说,在急流中举着一个人非常耗费力气,大概托举了半分钟,他也感到乏力,还好队友及时赶到,给小男孩套上了救生圈。
“救人其实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稍不留神,还得把自己搭进去。”罗正龙说,可一旦发现有人溺水,大家仍会拼命去救。
他们是江边的守护者
“快看,那个人溺水了,快点救他呀!”9月14日晚上7点左右,滑石滩水域,距离岸边一百多米的江面,一位老人正在水中挣扎。
正在岸边巡逻的队员赵泽均立即把救生包甩向老人,同时自己也拿着救生包跳入急流中。
老人接连呛水,抓不稳救生包,接连两次尝试都失败了。赵泽均游到老人身边时,老人意识已经不清醒。“我一手拖住他,一手紧抱救生包,但水流太急,扶着一个人,体力消耗非常大。”赵泽均说,他一边催促队友加快动作,一边摇晃老人希望他尽快清醒。
在水中坚持了大概三四分钟,赵泽均也渐渐没有了力气。可他知道,自己一旦松手,老人就会被冲走,他只能咬牙坚持。幸好此时老人清醒了一点,两人随即各自扶着救生包,才勉强浮在江面。这时队友夏川也赶到,把老人转移到桨板上,运回岸边。
“在水中那几分钟,我以为我肯定完了。”老人说,意识模糊时,他隐约感觉到有人用力拽着不让他下沉,这让他又燃起了生的希望。
这是赵泽均经历的最惊险的一次救援。
“这样的情景并不罕见,天气炎热时下河游泳的多,容易溺水。”罗正龙说,2021年红旭救援队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超9000小时,救起68名落水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