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传承勇立潮头 多元发展守正创新“互联网+远程诊疗” 数字赋能医联体高质量发展“执法+服务”模式为群众健康护航
第053版:礼赞新中国 出彩新重庆·卫生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国医传承勇立潮头 多元发展守正创新
“互联网+远程诊疗” 数字赋能医联体高质量发展
“执法+服务”模式为群众健康护航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医传承勇立潮头 多元发展守正创新
江津区中医院构建“一院三中心两支撑”中医药慢性病干预治疗管理新模式

  江津区中医院“一院三中心”授牌现场

  为慢病群众义诊

  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江津医院(江津区中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国家级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继续教育基地,西南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

  近年来,医院坚持中医药本色,发挥中医药预防、治疗疾病的优势,在全国率先构建了系统性、闭环式的“一院三中心两支撑”中医药慢性病干预治疗管理新模式。

  首创模式见成效

  共管机制显优势

  江津区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干预、治疗慢病的特色优势,围绕指标、指征、感觉、形体异常四个维度,在全国首创“一院三中心两支撑”中医药干预、治疗、管理慢性病服务新模式,成立江津区糖尿病医院、江津区慢性病中医药干预中心、江津区慢性病治疗管理中心和江津区儿童青少年形体矫治中心,获批成立了重庆中医药学会中医慢病管理专委会。此外,设立4个慢病专科门诊,建立“五师”共管机制,开展个性化的中医治疗、生活管理、膳食疗法、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采用中药调理、中药茶饮、针灸、推拿按摩、中医养生操等多种中医药防病治病手段进行干预,帮助患者调理身体机能、实现指标逆转。医院现积极开展慢性病中医药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推动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已整理优势病种6个,逐步做到同质化管理。

  多措并举提质量

  扎根落地增疗效

  制定了详细的《重庆市江津区慢性病干预管理机构建设方案》,在实践工作中构建慢性病中医药干预治疗管理标准;形成“五师共管”管理模式,由中医师、护理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运动指导师针对评估情况制定个体管理方案;将慢病工作质量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体系,组建医疗专家组和护理专家组开展质控工作;拟定了《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慢性病中医药干预管理人员赋能提升计划》,加大对慢病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重视成果转化及推广,申报慢病相关新技术2项,发表会议优秀一等奖论文1篇,成功申报科研项目3项,形成中医优势病种6个,生成院内协定处方8个;面向基层延伸服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3次,15家医联体单位均建立中医院专家工作室,不定期到基层坐诊,把慢性病中医药干预治疗管理模式及理念带入基层。

  健康科普助公益

  社会效益担使命

  江津区中医院探索“医防协同、医防融合”的示范模式,在城市社区标准化设置“中医药健康驿站”,由三支部一网格协同实施中医药“蒲公英行动”,将中医师、中医药技术、中医药文化向镇街、向社区、向网格、向人群聚集区延伸,进入群众中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格化中医药健康服务。同时,在基层卫生院设立“中医院专家工作室”交替下派慢病中医师到基层开展推广服务和基层传帮带。2023年,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200余次,发布媒体科普文章300余篇,阅读量约10万人次。

  下一步,江津区中医院将坚持和深化“一院三中心两支撑”的中医慢病管理服务新模式,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应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择时防发”的治未病理念,坚持四步走,即党建统领,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高屋建瓴,发挥理论支撑体系作用;传承创新,深挖名家思想打造优势专科;筑巢引凤,人才聚集传播中医文化;资源下沉,“蒲公英”播散成果惠及百姓,为推动中医药特色高质量发展开创新路径,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段玲玲 夏超 图/严雪梅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