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城管职院学子在图书馆阅读书籍 |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责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面对现代职业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近年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重庆城管职院”)勇担立德树人使命,聚焦培育“双师型”教师,主动思变、综合发力、精准施策,把好双师建设的“人才引育关”“德能提升关”“评价改革关”,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全力培养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公共服务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职业大学”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把好“人才引育关”
激发人才发展动力引擎
人才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重庆城管职院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工作要求,设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灵活多元的教师供给机制,递好招才引智“橄榄枝”,铺就人才成长“快车道”,营造留才“暖环境”,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良性循环,促进师资总量不断扩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教师素质明显提升。
以制度为保障,规范和激励人才引育有效运行。学校修订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校级英才培育计划实施方案(2020-2025年)》《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不断完善教师选人用人制度,建立了完备的人才引育留用制度体系,激活了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动力。
以平台为载体,打造人才成长的“加油站”。学校践行“因需施教”的培育理念,搭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现代电子装联生产线智能化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工业大数据科教融汇创新中心、教师发展示范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市级以上教师成长平台。分别以教学名师、技能大师、技术能手等专家群体为核心,组建名师工作室、国家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博导工作室等教师发展平台,引领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人文关怀为本,实施“温暖工程”让教师幸福“升温”。学校出台校级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围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急难愁盼的问题,构建保障机制体系;支持教师在课程开发、教学实践、课题研究、项目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成长;设置科研助理岗,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科研辅助服务工作。
据统计,重庆城管职院现有专任教师90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800余人,博士百余人;具有“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近70%。
守好“德能提升关”
多元赋能引导教师专业成长
在2023—2024年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重庆城管职院共获得一等奖14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33项,一等奖数量和获奖总数均位居重庆市高职院校前列。
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一支庞大的指导教师队伍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竞赛辅导等工作,他们以行动和实绩诠释出师者本色。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支撑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重庆城管职院党委书记邹晓波表示,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扎实推进师德师能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近年来,重庆城管职院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相结合,强化理论武装,讲好专题党课,浓厚宣教氛围,严格过程管理,引导教师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的领导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重庆城管职院以建立健全教师“联培共育”长效机制、“引育留用”选用机制、“评价奖惩”发展机制、“温暖工程”保障机制“四大机制”破题。
为了让强者更强,学校定期举办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开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搭建从骨干迈向卓越的“进步阶梯”;为了让专业更专,学校依托重庆市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全国智慧社会工作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行业组织,开展定制化、个性化培养培训,“精准滴灌”知识与技能,为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提升提供“孵化器”……
一系列严师、尊师、强师、惠师政策出台和落实,推动重庆城管职院教师队伍量质齐升。近5年,学校教师(教师团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或荣誉250余项,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李静、全国技术能手王珮、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李真芹,全国三八红旗手李长洪等一大批新时代职业教育“大先生”。
用好“评价改革关”
激活教师干事创业新活力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学校遵循教师的发展规律,立足教师的多样化职责,探索建立分类多元、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机制,激发教师发展的‘源头活水’。”重庆城管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邓明国表示。
在教师评价改革推进过程中,重庆城管职院依据教师岗位和职责的差异设计多样化评价体系,围绕“发展性评价、表现性评价、长周性评价”,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推进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聚焦严格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学校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作为晋职晋级、人才培养的优先条件。将教科研能力和实绩、指导实践能力、参与社会服务情况、参与校企合作、校内师生评价、企业评价及其他教师履行“双师”职责情况量化到考核评价体系中,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表,引导教师将教书育人和个人修养相结合,实现职业价值追求。
聚焦科研人才评价,学校树立正确的科研评价导向,制定学校《关于落实<重庆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科研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科研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有关二级单位的教育评价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职业院校科研评价体系。
要激发人才的干事热情,不仅要用好评价“指挥棒”,更要建立人性化的奖惩机制。重庆城管职院坚持重激励、奖先进、促发展,在人才科研启动经费、绩效质量奖、贡献奖等方面给予激励;加大教师教科研资助力度,5年资助总金额超1000万元。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学校采取降低财政工资等级、调整工作岗位的举措,营造出“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氛围。
如今,在安心、热心、舒心、静心的从教环境中,全体教师积极投身职教事业,形成学校国家“双高计划”高质量建设和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目标的双赢局面,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整体跃升,为新重庆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输出新人才、新动能。
李佳佳 张骞月 图片由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