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着力点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助力美丽重庆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引领推进“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不断增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009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着力点
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助力美丽重庆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引领推进“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不断增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实践的能力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9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改革创新精神引领推进“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黄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奏响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为开创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和科学行动指南。坚持用改革思维、创新理念推进“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是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征程对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更高要求,是构建全新育人生态、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的关键举措,要一以贯之以改革创新精神引领推进思政课教育方式改革、实践路径创新,不断汇聚思政育人大合力,提高思政课实效性。

  以目标导向推进教学内容创新,不断夯实“精气神”统一的主阵地。创新推进思政课内容体系建设,就是要体系化构建相互配合、多元融通的育人格局,着力推动形成“大思政课”育人合力。一要紧扣主题主线,以党的创新理论固本。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作为思政课内容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帮助学生在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二要突出价值引领,以伟大成就强基。要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作为思政课内容建设的重要支撑,深挖伟大成就中的鲜活实践、生动案例,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挺膺担当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决心。三要注重精神立标,以优秀文化培根。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要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着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体系,加强学生精神洗礼,厚植文化底蕴,不断引导学生自觉用先进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以问题导向推进教学方式创新,着力塑造“教学评”合一的新生态。“大思政课”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直面解决“到课率”“抬头率”“入脑入心”等突出问题,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进“教学评”合一,努力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新需求和期待。一要推动“灌输”向“启发”式教的转变。思政课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善于创新运用情境创设式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众式等教学模式,深入开展交互式、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要推动“参与者”向“主人翁”学的转变。思政教育成效好不好,关键在内化深化。思政课要善于利用红色歌曲创作、红色电影编排、戏剧展演等生动的教学形式,综合运用情景再现、实践探究等方式,推动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三要推动“单一主体单维度”向“多元主体多维度”评的转变。思政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要更加注重“立德树人”导向,以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以及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为重点,充分引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元主体,系统开展“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等,不断深化多元主体参与的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改革,切实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实践导向推进育人路径创新,着力打造“知信行”联动的大课堂。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一要创新拓展校园实践“小课堂”。要把思政课搬到校园的广阔空间中,充分利用校内党员服务站、学生一站式服务社区、主题党日或团日等,创新开展以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先进人物讴歌、典型事迹传颂等为主题的“微宣讲、微党课、微分享”活动,着力推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创新拓展社会实践“大课堂”。更加注重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构建社会大课堂,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移动式课堂,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工厂社区,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三要创新拓展网络实践“云课堂”。要善于以原创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评选、竞赛活动为牵引,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具有教育价值的“微电影”“微纪录片”等,推动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借助XR、VR等技术,打造具有动感交互性的网络实践平台,不断深化网络实践育人的广度、深度,拓展“大思政课”的实践育人途径。

  以实效导向推进育人形式创新,着力构建“学思用”贯通的新场域。“大思政课”建设要观照学生的满足感、获得感和成就感,这就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善于搭建以自我价值实现为目的的展示平台,以学思用贯通助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方面,要善搭自我完善平台。要善于通过组建思政类学生剧团、工作室、社团等方式,有机将课本剧创作、红色剧编排等融入实践课堂,推动学生自主开展作品创作、编排、演艺等相关活动,在自我学习、自我思考和自我锻炼中潜移默化地强化思想认同。另一方面,要善搭自我展示平台。推动学生由“我被影响”转变为“我去影响他人”,是推动“认同感”向“获得感”转化的重要举措。要善于通过搭建“学子有声”讲堂、“剧育未来”展演等校内实践平台,深入开展集“思政微课、剧目展演”为一体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不断成就自我,实现从认识到认同、再到自信的升华。

  (作者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分中心主任,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