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重庆小面何以走向大世界读懂火锅店排长队的城市暖意在一张居住证中畅享双城生活“幽灵外卖”忠县 聚焦“三网合一” 构建现代水网新局
第008版:评论
上一版   
一碗重庆小面何以走向大世界
读懂火锅店排长队的城市暖意
在一张居住证中畅享双城生活
“幽灵外卖”
忠县 聚焦“三网合一” 构建现代水网新局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8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城观察

在一张居住证中畅享双城生活

陈柯宇

  8月下旬,在渝北区公安分局茨竹派出所,来自四川广安的熊女士领取了重庆发放的首张川渝互通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是这张居住证的“利好”。拿着这张证,熊女士在申请公租房、办理敬老卡、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川渝互通互认居住证的出现,是“双圈”纵深推进的一个缩影:小小一张证,是透视双城生活的一扇窗。透过这扇窗,生活在川渝地区的人们,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美好的畅想和期待。

  更密集的互通互认,是“双圈”加速融合的体现。从两地优质医疗资源就地共享,到社保项目就近办、就地认,数据共享让“川渝通办”跑完了“最后一公里”。就以川渝阅读“一卡通”服务来说,许多热爱阅读的成都市民,能够拿着成都社保卡,去重庆图书馆借书,还能在成都就近返还。一本书的“双城记”,正是双城生活奔向同城生活的注脚。这类便民服务越多,越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越能加深人们对“双圈”建设的感知。

  更深入的互通互认,也检验着“双圈”提质升级的效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谋划,但对更多生活在“双圈”中的人们来说,宏大的叙事,多少与个人有一些距离。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互通互认,切实利好着川渝地区的人们,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利好。加上相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以及越来越紧密的经济联系,“双圈”的物理边界与时空距离将会越来越模糊,深度融合将一路畅通。

  “双圈”与双城,事关数千万人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养老就业,辨识度在哪里、标志性成果在哪里?很多时候,就在一项项有利双城融合、便利双城生活的民生举措里,就在市民群众可知可感、衣食住行的细节处。今天,是首张川渝互通互认居住证,明天也许就是川渝公共交通一卡通、川渝文化旅游一卡通——看,从成渝到川渝,合作与服务的力度越来越大,带来的畅享空间也越来越多。

  重庆向西,成都向东,双城正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物理距离上,川渝都在同向发力、相向而行;在情感距离上,一张小小的互通互认居住证,也许就是更高效、更便捷、更融合的双城生活的最佳认证。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