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护人员为患者做核磁共振 |
|
医生为患者开展治疗 |
|
医院门诊大厅 |
1958年,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骨科医院)诞生,拉开了护佑百姓健康的序幕。60多年来,医院从几张桌子、几间诊室起步,逐步发展为集化龙桥院区、储奇门—较场口院区、水土制剂园区为一体的“一院三区”布局,一个个患者在这里康复出院,一次次仁心仁术托起健康希望……
时代在变迁,架构在革新,唯初心永不褪色。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在潜心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党建为统领,全面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一支部一品牌”内涵能力提升为抓手,促进基层党建与临床业务深度融合,全力提升“党建+特色”的品牌服务能力,打造“党建品牌亮、诊疗特色强、服务能力佳”的专业技术团队,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中医诊疗服务。
学科建设 求新提质
“不开刀、不住院,就把腰治好了,市中医骨科医院医生的医术真是高超!”55岁的邓先生在今年初因“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在外省医院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辗转多家医院均被告知需进行手术。由于惧怕手术,导致其一直没有得到治疗。6月中旬,邓先生经朋友介绍来到了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筋伤科求医。该科室医护人员充分征求了邓先生意见,采取中医综合治疗措施(特色针灸、郭氏推拿、专病专方中药、特色中药外敷等),最终邓先生成功康复,至今未复发。
筋伤科作为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中医优势专科,科室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诊疗筋伤疾病,深受群众的认可,为重庆乃至全国中医筋伤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医院深知学科技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多年前便开始实施“特色科室领航计划”。
学科要发展,定位要明确。医院坚持“精专科,强综合”发展定位,传承创新百年“渝州正骨”学术思想,逐步形成以“正骨、养筋、用药”三大基础理论为特色的诊疗体系,实现筋伤及骨伤序列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全覆盖。
学科要做强,融合是关键。医院依托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优势专科骨伤科,市级中医名科正骨科、脊柱科等优势专科打造中医优势专科集群,以中医药特色指标和中医优势病种为导向,不断加强亚专科的孵化和培育,发挥学科技术带头人引领作用,推动实现技术能力突围破局。
学科要做优,品牌要打响。医院围绕“名院、名医、名科、名术、名药”五名工程,强化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中医药高水平科研能力提升,发挥医院在骨科治疗方面的显著优势,重点突破骨折、创伤、骨科疑难病种诊治,高位推动中医名院品牌建设。
在“特色科室领航计划”引导下,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从实际出发,持续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目前已打造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1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重庆市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中医重点专科11个、中医特色专科4个,正向着打造市内领先、国内一流骨伤专科医院的目标不断迈进。
诊疗能力 提质增效
人才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实施“团队建设强基计划”,培养出了一批批基础扎实、技术领先、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优秀医护人员。
如何增强团队凝聚力?医院持续深化干部管理培训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化龙桥新院区,自2023年开诊以来,医院积极将院内文化、中医药文化同红岩精神相结合,开展了涵盖政治理论、红岩文化、行业政策、领导力提升、团队管理、战略规划等多领域的培训。医院通过集中授课、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等学习形式,为医护人员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团队凝聚力,赋能科学管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医德医风好的优秀管理团队。
如何提升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医院针对医药护技不同群体分层次开展“渝州正骨”诊疗手法、急诊急救、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前置审方、临床带教等多维度的培训,积极参加急诊急救等各类市级比赛、应急演练,常态化开展“三基三严”、临床技能比拼、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中医药知识竞赛等各类大比武,注重实战能力提升。以“渝州正骨”特色文化引领,塑造一支能看病的老师、能讲课的医生“双栖”专业技术人才团队。
如何以数字赋能提升医疗团队服务水平?医院通过完善HRP运营管理系统,构建后勤综合保障平台,不断加强集成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形成合同、物资、DRG成本管理等信息互联互通,有效提升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借助互联网医院建设,探索“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新模式,搭建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等相衔接的智慧健康服务体系。牵头开展渝中区卫生系统数字健康亮点工作——区域前置审方系统、区域医学影像中心建设,实现“检查结果跨机构查询”“相似检查智能提醒”“区域医学远程诊断”“处方医嘱前置审核”等功能。通过以上措施,致力于为临床提质增效构建一支信息赋能、科技助力的智慧+助手团队。
在管理团队上出实招、在专技团队上出硬招、在提升服务上出新招——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三招齐出”,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双提高”。
为民服务 增效暖心
家住南坪区的王阿姨是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的“老熟人”了。从2000年颈椎病头晕,到今年膝盖半月板损伤,20多年来只要一生病,她都会来到该院求医,问及原因,她笑着说:“我一直相信这里的医生,他们对患者像亲人一样。”
作为在较场口—储奇门以及化龙桥新院区都住过院的“亲历者”,王阿姨既感受着医院始终如一的贴心服务,又见证了医院环境的不断改善。
面对群众就医的新期待、新需求,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主动作为,2023年化龙桥新院区正式投入使用。整个院区开放床位600张、停车位500个、充电桩52个、电梯23台……新院区从科室分区设计到基础设施都进行了提升,就诊环境更舒适,还配备了自助服务一体机、充电宝、共享轮椅、自动贩卖机、快递柜等便民设施,为患者看病提供“一站式服务”。医院通过这些便捷就医的服务改造,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
化龙桥新院区的投用,是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医院通过实施“惠民服务春风计划”,大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获得感。
在服务距离上做“减”法。医院加大信息化投入,开展了线上线下便民惠民措施建设,提供预约挂号、线上缴费、报告查询、诊间支付等功能,缩短就医等待时间。建成互联网中医医院,初诊病人可实现网上免费咨询,复诊病人通过互联网医院即可实现续方。提供个体化加工服务,开展中药煎药、临方制剂加工,为患者免费提供中药饮片和中药汤剂快递到家服务,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在难点堵点上做“除”法。化龙桥新院区划分门诊部、住院部、急诊部、国医馆、体检中心等五个区域。针对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建立无障碍通道。通过与渝中区图书馆共建的“城市书房”,为在院患者、周边群众提供免费的阅读空间。为患者免费开通“健康直通车”,开辟3条路线无缝连接医院新老院区和地铁站。
在统筹优化上做“加”法。医院统筹中医药服务资源,发挥在骨伤、筋伤治疗、中医特色康复、适宜技术推广和中医药健康宣教的龙头作用,举办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义诊活动,开展辖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公卫指导,实行医联体之间院内制剂调配。以此将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送到群众身边。
不断增强患者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以“惠民服务春风计划”为抓手,朝着“‘医’路畅通,就诊无忧”的目标持续迈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傅星辰 图片由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