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1日,重庆各免费博物馆迎来取消预约后的首个双休日。从“有约在先”到“不约而至”,观众认可吗?
7月22日,作为取消预约的一级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公布了此前周末两天的观众数据,平均每天有近万人前往参观,人数相比过去增加了1/3。
在我市其他取消预约的免费博物馆,参观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也在上演,包括重庆工业博物馆、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巴南区博物馆、南岸区博物馆等。
青少年“结伴而来”
暑假的博物馆,孩子们是常客。免预约之后,孩子们成为这一措施的最大受益者。
“原来我闹着要去博物馆,爸爸总说周末预约不上,现在他可没‘借口’了。”在重庆自然博物馆,专程从江北赶来的王新博说起自己的经历时,有些得意洋洋。
面对儿子王新博的“控诉”,王雨有些哭笑不得。为了这次“说走就走”的博物馆之旅,王雨做足了准备,提前了解重庆自然博物馆各个展厅的情况,也恶补了恐龙知识。参观中,他会先浏览展板上的信息,再给孩子讲解,也会和孩子一起操作互动设施,“亲身实践比看书更能理解相应的知识。”
从渝北坐轨道交通到重庆自然博物馆参观的周跃林和张宇峰都是初二学生。他们表示,“学校布置了参观博物馆的功课,我们听说博物馆不需要预约了,就结伴来了。”
虽然没有家长的陪伴,但两个孩子协作得很好,分头记录功课里要用到的知识。“我们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看多久就看多久,不用担心爸爸妈妈催我们去下一个展厅了。”周跃林说,他们准备全天都待在恐龙厅里看个够。
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高碧春说,在免预约的首个周末,独自前来的青少年明显增多,“他们大多三五成群,有着共同的目标,可以称之为志同道合的博物馆小爱好者。”
文博爱好者“说去就去”
对于文博爱好者来说,参观博物馆是他们到一个城市旅游的重要目的。
从武汉来重庆旅游的张月林就是代表之一。“出发之前,重庆还没有宣布博物馆免预约,我刚到重庆就看到了这个消息,感觉是重庆送给我的一份大礼。”在重庆工业博物馆参观的张月林说,为更好地参观重庆的各个博物馆,她出发前还专门做了行程计划,“现在这个计划完全用不上了,我可以在这个博物馆里看个够再去下一个博物馆,不用担心过了预约时间。”
从贵州带着家人来重庆旅游的方华伟也对免预约赞不绝口:“逛完景点再无缝对接附近的博物馆,不仅增长了知识,也满足了家人不同的喜好。”
重庆取消博物馆预约,让博物馆成了游客眼中的“热博博”,但支撑观众逛馆热情的依然还是精品展览和活动。
市文化旅游委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目前采取多种举措,将“热博博”变为“香博博”:首先,鼓励免费博物馆以联合办展、借展等方式,策划推出高质量的原创性展览;其次,大力推动博物馆从实体馆向数字馆转型,加快建设“重庆云上博物馆”,拓展博物馆传播渠道;再次,通过舞台表演、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等文物活化新方式,增强观众体验感。
此外,重庆各免费博物馆还将精心组织策划传统节假日博物馆活动,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加强文创产品开发,推出更多具有巴渝文化辨识度的文创产品。
文艺爱好者“打卡拍照”
除了青少年和文博爱好者,还有些人大热天去博物馆并不需要特别的理由。对他们来说,闲逛、拍照,博物馆的空间最适合。
位于沙坪坝区的郭沫若纪念馆,这两天迎来了比往日更多的观众。刚刚开展的“米芾和他的时代”展览是吸引观众的一个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馆内古色古香的建筑。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博物馆”,除了展讯和展品外,你往往还会看到一些精心挑选过角度和构图的照片,这就是去博物馆的另一个理由:打卡。
90后女生王雅特地换上一身黑色的新中式外套,就为了和郭沫若纪念馆的展厅环境相匹配。此前,她和同伴在小红书上看到许多年轻人到博物馆里拍中式大片,因此,就相约周末到学校附近的郭沫若纪念馆看展览、拍照。
在王雅还在挑选拍摄点位的时候,穿着汉服的周悦已经在展厅里拍了好几张照片了。“这里的建筑非常有特色,像回到了百年前的重庆。”在周悦看来,有特色的老建筑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我本来想到小众一点的博物馆避开观展‘大部队’,没想到免预约后,小众博物馆里的观众也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