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工业经济主引擎作用 以改革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新优势切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三个更加注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009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强化工业经济主引擎作用 以改革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新优势
切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三个更加注重”
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7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三个更加注重”

张晓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三个更加注重”,既是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效方法、指明了实践路径。进一步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必须坚持“三个更加注重”,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不能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必须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增强改革整体效能。一是深刻把握系统的动态性,加强前瞻性思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当前我国各方面实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不一定符合现在的实际。必须看清事物发展的趋势,树立前瞻性思维,做到未雨绸缪。二是深刻把握系统的整体性,注重全局性谋划。系统不是要素的线性叠加,要素之间,要素与结构、环境、功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要进行全局性谋划,做整体性取舍,做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三是深刻把握系统的协同性,加强整体性推进。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不是孤立进行的,不仅会牵动其他领域,还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密切配合。要素之间如果不能协同、耦合成有序结构的整体,即便每个要素都是最优,也无法使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最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出发,既关注单个领域或问题的改革,还要考虑各个领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从改革对象上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7个方面的改革任务。从改革目标上看,就是重塑系列“体制机制”。要激发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活力,就必须对不合适的社会系统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变革,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首先,要分析形成“体制机制”背后的物质动因。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变革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变化了,与旧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制度、法律条文等也将随之变化。其次,要推动变革现有“体制机制”背后不适应发展的固有观念。没有思想的先进性就不可能有实践的先进性。要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的坚定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推动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再次,要深度思考未来,对适合未来社会的“体制机制”进行超前谋划,用先进的思想引领“新体制机制”的构建,顺应环境的变化发展。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真抓实干抓落实,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经济奇迹的宝贵经验和重要方法。首先,只有注重实效才能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满足发展需求。注重实效在方法论上就是结果导向,不产生实效的改革手段、措施都没有价值。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其次,只有注重实效才能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增强群众对改革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只有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确保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再次,只有注重实效才能检验改革的成败,持续推动社会的进步。检验改革成效,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用好改革顶层设计、实效评估、结果反馈全流程评价机制,处理好改革短期实效和长期实效、局部实效和整体实效的关系,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创造和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作者系重庆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