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肉牛第一县”想方设法渡难关我们需要怎样的“618”厚植独角兽企业成长沃土“开盒挂人”课可以再补,生命无法重来
第005版:重报视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肉牛第一县”想方设法渡难关
我们需要怎样的“618”
厚植独角兽企业成长沃土
“开盒挂人”
课可以再补,生命无法重来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渝论坛

我们需要怎样的“618”

新重庆-重庆日报评论员 张燕

  今年的“618”已至,你的感受如何?

  事实上,从“618”到“双11”,电商造节已成惯例。但“只此一天”“全网最低”“321,上链接”等煽动性话术,早已不是制胜法宝。在扩大消费的路上,购物节这个锦囊似乎已经作用有限。

  正如某知名主播坦言——“我们迎来了今年的‘618’大促,难不难?我觉得是难的。”难,是因为电商大促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各种玩法早已换汤不换药。如今,消费者新鲜感不再,正在秉持一颗平常心对待购物节——按需购买,理性消费。

  降温,并不一定是坏事。相比巅峰时期,“618”大促的边际效应正在加速递减。很多电商平台把打折和补贴融入了日常,消费者能够根据自身所需,将购买力分散到平时,不再被促销“绑架”,而是让消费随时添彩生活。脱离节日桎梏,优化日常体验,这,恰恰是扩大消费的重要一环。

  降温,是一种理性回归。对各大电商平台来说,不再依赖于“某次大促”,而是化繁就简,细水长流。把心思花在品质和服务上,重塑机制、氛围,不失为平台发展的长远之策。

  消费,是一件每天都在进行的事。平台也好,商家也罢,想赢得用户,就要大力营造“消费者有选择、能比较”的良好氛围。不久前,乌镇开了一场电商大会,主题就是“用户为先”。今年“618”,淘宝、京东等平台都取消了预售,明确释放出向用户倾斜的信号。可见,各大电商平台都在通过简化规则、全程价保等升级措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留住消费者。

  在价格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交易的重点不再是成交量,而是用户黏性。在笔者看来,往后的“618”,销售数字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让消费者想消费、愿消费、放心消费。

  “618”,规则做减法,创意做加法。就在6月初,重庆举办了“2024重庆6·18电商节资源对接大会”,号召本土品牌以跨界整合的方式组团出道、自由搭配。比如,冷酸灵×金牌干溜组成“小金灵”,梅见×自嗨锅组成“嗨了梅”,辣来主义×牛浪汉组成“辣可太牛啦”,天府可乐×陈麻花组成“乐开花”……大开脑洞、结对出马,激发消费潜能,重庆产品正在成为“全国爆品”。

  “618”,监管从严,让规则成为电商平台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比如,为规范“618”,川渝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布提示,明确交易平台及其经营者“真实准确、标识醒目地公示网上价格,不得进行使人误解的价格标示或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严格遵守网络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网络购物‘三包’等规定,及时受理、高效处理投诉举报,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

  我们需要怎样的“618”大促?花里胡哨的规则可以停止了,营销狂欢的节奏可以打住了,但沉浸式消费场景可以有,丰富的消费产品供给应该有,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必须有。

  消费一头连着广阔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与其把“618”当作电商节,不妨将其当作一次机会,打通制约消费的堵点、卡点,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优化放心消费的商业环境,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结合起来,用消费点亮美好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