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网格员刘先和的三次选择百万市民拍重庆主题摄影活动今日举行用镜头捕捉重庆的万千精彩长江鲟和鳤首次现身三峡库区支流汤溪河云阳段“新中式”服饰火“出圈”涪陵:联合向长江放流84万余尾“控藻鱼”鱼苗
第004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专职网格员刘先和的三次选择
百万市民拍重庆主题摄影活动今日举行
用镜头捕捉重庆的万千精彩
长江鲟和鳤首次现身三峡库区支流汤溪河云阳段
“新中式”服饰火“出圈”
涪陵:联合向长江放流84万余尾“控藻鱼”鱼苗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凡人微光 温暖山城
服务群众 从不后悔
专职网格员刘先和的三次选择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彭瑜

  20年里,忠县忠州街道东坡路社区专职网格员刘先和有过三次选择:第一次是经营自己10来个门店挣钱,还是缩减业务当楼长;第二次是搬到中心城区一家人团聚,还是独自留在忠县当网格员;第三次是调解纠纷被误伤后,是借此离去,还是继续干下去。

  三次,刘先和都选择了服务群众。6月15日,刘先和告诉记者,他从不后悔这样的选择,因为自己的工作带给楼院邻居安全与和谐,是挣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第一次选择

  将生意做小,把楼院管好

  刘先和今年50岁,家住东坡路社区巴王路39号楼院。楼院建成于2004年,有7栋商住两用楼房,共有居民132户约300人、商户150家。

  “当时,楼院采取自治管理。”东坡路社区负责人介绍,楼院先后经历了两任楼长,热心助人的刘先和被选为楼管会委员。后来,两任楼长一个去世、一个辞职,楼院处于无人管护的状况,“刘先和平时就主动协调解决纠纷、参与志愿服务、维护公共设施等,深受居民好评,大家有意选他担任楼长。”

  刘先和也有过接任楼长的想法。但他经营着近十个服装、鞋类门店,担心自己经常外出进货,不能履行好楼长职责。那时,刘先和的父亲刘光友还健在,他回到老家向其袒露内心深处的矛盾。

  刘光友是退休干部,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乡邻公认的“大好人”:其曾利用荒地培育柚子苗无偿赠送给村民;哪里路不平、桥受损毁总会主动去修补,雨天还披着蓑衣、穿着雨靴守在漫水桥边扶行人过桥;村民间发生纠纷,他会出面协调劝阻,甚至还用自家田地去平息纠纷……

  “钱都挣得完吗?”刘光友给儿子建议,“将生意做小,把楼院管好!”

  就这样,刘先和走马上任。楼长工作的确繁琐复杂,刘先和无法做到经商、管楼两不误。他将大部分门店托管给人,仅留下一家自营。虽然收入减少了,但服务居民的时间更多了。

  第二次选择

  小家很重要,大家更需要

  巴王路39号楼院地处县城闹市区,流动人口多,人员往来情况复杂。许多居民反映家中时常被盗。

  刘先和上任后,动员居民筹资,买来监控设备和门禁系统设施。为节省搬运费,他跑进跑出,一个人将材料搬进楼院。此后,楼院再未发生被盗情况。

  楼栋楼梯护栏锈蚀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刘先和又购来材料、请来焊工,将铁护栏换成不锈钢管栏杆。

  “负一楼菜市场污水横流,他还跳进化粪池清掏污物……”39号楼院的居民提起刘先和赞不绝口。2018年,刘先和被社区确定为巴王路37号、39号两栋楼院的专职网格员,2021年又被推荐当选为忠县政协委员。

  但很快,刘先和又面临一次选择。娃娃在中心城区就业后,一家人买房搬到了中心城区。但居民们碰到问题,仍会打电话向他求助。无法远程解决的,刘先和立即驾车赶回忠县,从不考虑花费油钱和过路费,哪怕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很多时候,当事人过意不去,执意要给刘先和车马费。每次,他都拒绝了。但次数多了,刘先和也觉得对不住楼院居民,是自己搬家才给工作带来不便。

  “往返跑,既辛苦又耽搁时间,还花钱。”家人提议,刘先和服务楼院10多年了,也得把小家照顾好,建议他辞掉楼长。

  家人一番话,让刘先和意识到,网格员不住在楼院,政协委员不在群众身边,这是不在工作状态啊。

  他一下子有了主意:干脆独自住在忠县,这样才能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几年来,正因为扎根楼院,刘先和先后撰写了《关于排除忠州城区临街门市风貌区脱落铝塑板的建议》《关于在忠州老城区设置ATM机的建议》等10多条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2022年,刘先和被县里评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又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他说:“小家很重要,但大家更需要。”

  第三次选择

  小伤吓不倒,唯愿邻里好

  在很多人眼里,专职网格员就是进楼入户走访打卡,负责社情民意上传下达,楼院里修修补补、邻里间当“和事佬”。

  “哪有那么轻松容易哦。”刘先和坦言,楼院里的家庭矛盾、邻里不和、交易纠纷、物业问题等桩桩件件都涉及各自的利益,“没得耐心、缺少点子、差点公道,那是办不好的。”

  起早贪黑忙工作、缩减生意少挣钱,甚至自掏腰包请纠纷双方吃饭,这些都是刘先和的工作,家人都能理解。但去年一天的凌晨4点,刘先和因劝架被误伤了胸部,住院半个月,这让家人再无法淡定了。

  家人劝他放弃这份工作。

  “这些都是意外,又不是经常发生。”刘先和反倒做起了家人的思想工作,这份工作干了快20年,经验越来越丰富,自己刚好50来岁,正是发光发热的时候,怎么能撂挑子走人呢,“小伤吓不倒,唯愿邻里好。”

  拗不过刘先和,家人只好默认支持。最近一年来,刘先和办了几件大事:将37号楼院外墙瓷砖脱落情况逐级上报,最终争取到约400万元的外墙排危工程,居民出入再不怕天降瓷砖了;39号楼院底楼化粪池十多年没清掏,不仅粪水四溢污染环境,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他反映后得以清掏、排畅;刘先和对独居老人特别关心,还总结出“早看窗帘、晚看灯”“敲敲门、拍拍窗”等关爱经验。

  一件件诉求得到解决、一项项工程得以实施,一阵阵笑声在楼院里传开。刘先和说,从不后悔这些看似吃亏的选择,因为老百姓和谐幸福就是最有价值的回报。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