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根据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一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与农业传统生产要素融合创新,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数字农业”转型升级。二是培育壮大产业链。在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需求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链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连接农业、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覆盖从种植、加工、销售到服务全过程,实现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三是培育农业新业态。通过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生产方式,发展乡村服务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实现农业与生态和谐共生,提高乡村地区的生态价值和生活品质,走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四是强化农业技术攻关。围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牲畜、水产品等主要品种,通过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干细胞育种等颠覆性技术,推动生物育种技术创新,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深入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以数智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现代农村。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以数字化为抓手,全面释能、加力前进,以数智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数智赋能实现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一是加强农村通信、智慧电网、物流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乡村治理、电子商务、智慧环保等应用场景打下数字化基础。二是促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智化改造升级,提高乡村数智基础设施普及度和覆盖率,深化物联网感知设备在乡村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等方面的应用,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三是完善数智化服务平台,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融合乡村综合治理、助农惠农、医疗、养老、教育等的数智化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弥合“数字鸿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乡村治理“一网统管”、便民服务“一网通办”,搭建起乡村智治的“四梁八柱”,打造智慧乡村共同体,以数智流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以人才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现代农民。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新质技术的创新、掌握、使用都需要“新质人才”。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乡村振兴目标,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在引才、育才、用才上下功夫,“量身打造”一批掌握“新农具”、会干“新农活”、善用“新技术”的“新农人”。一是全面拓宽人才入乡渠道。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利才、便才政策,引进具有原创精神、具备交叉学科素养、掌握前沿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到乡村就业创业,激活乡村经济,助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二是建立高素质农民长效培养机制。通过技能培训、田间实验、专家解读、科技入户等开展农业技术教育,提升本土农民知识和技能水平,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支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为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打下深厚根基。三是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爱惜创新人才的“好生态”,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让“新质人才”扎根广袤田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