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古代吃饭”:新中式餐饮成风尚“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开启迎宾模式今年重庆将选派1337名“三区”科技人才和市级科技特派员2024“渝味360碗”集中亮相去年重庆38.68万人次无偿献血亚洲第一高墩如何“长成”
第003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回古代吃饭”:新中式餐饮成风尚
“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开启迎宾模式
今年重庆将选派1337名“三区”科技人才和市级科技特派员
2024“渝味360碗”集中亮相
去年重庆38.68万人次无偿献血
亚洲第一高墩如何“长成”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潮”起风时
“国潮”茶饮烘焙店扎堆 古风餐厅备受青睐
“回古代吃饭”:新中式餐饮成风尚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邱小雅 周盈

  在民族风情浓郁的环境中品尝美食,是一种绝佳体验。图为市民、游客在秀山民生会展中心广场“国潮灯笼美食节”现场大快朵颐。(本报资料图片)通讯员 胡程\视觉重庆

  开栏的话

  “国”风涌动,新“潮”澎湃。近年来,“国潮”风悄然兴起,渗透消费各个领域,在凸显“民族范儿”的同时,洋溢着历久弥新的时尚感。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为2.05万亿元,同比增长9.44%。即日起,本报开设“‘国潮’起风时”栏目,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展现“国潮”万千新气象,解析消费经济新动能。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许多市民漫步重庆各大商圈时发现“国潮”风“越刮越猛”了:新中式茶饮店扎堆;烘焙店里中式糕点琳琅满目;在一些中式餐厅吃饭,仿佛穿越回古代……

  “新中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渐成当下餐饮业的新风尚。

  重庆本土饮品吹起“国潮”风

  “这杯薄荷陈皮不错。”“还是我这杯五指毛桃汤比较奇特。”

  在渝中区大坪龙湖时代天街一家咖啡店门口,古色古香的外摆餐桌边坐满了人,还有不少身着汉服的人在拍照打卡。

  走进咖啡店,一股浓浓的中药香扑鼻而来——这家与众不同的咖啡店,专门推出了“四物生甘”“桂子飘香”等国粹浮云奶咖。

  该店产品负责人阿豪告诉记者,店里主推中医药膳和咖啡结合,开业仅40多天,现在每天能卖出300多杯饮品,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

  “从乌梅汤、养发饮到熬夜护肝元气茶,这两年来,中药材开始走出药房面向市场,圈住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阿豪说,药膳和咖啡的结合正好迎合年轻消费群体“朋克养生”的新趋势。目前,该店销量节节攀升,下一步还计划在南京、上海等城市布局开店。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重庆“新中式”茶馆的团购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260%,相关茶馆商户数同比增长2.5倍,国风茶馆围炉煮茶、新中式茶百戏、传统坝坝茶等团购套餐热度高涨。

  “国潮”奶茶品牌也在重庆遍地开花。2022年,诞生于湖南的“茶颜悦色”品牌进驻重庆,在龙湖时代天街、来福士、北城天街和万象城等地开了多家店;“霸王茶姬”进入重庆,影响力迅速提升。

  两大头部奶茶品牌在“国潮”赛道早早起步,新势力也在不断冒头,重庆本土“国潮”茶饮品牌“初茶花月”就是其中之一。

  “初茶花月”创立于2021年,目前全国有30多家门店,覆盖重庆、成都等城市,其中重庆有16家。

  “我们将重庆具有代表性的特产麻花、怪味豆、小汤圆、折耳根、梁平白柚、沱茶等地域特产转化为饮品特色,就连产品名字都是国风和重庆地域特色的结合。”初茶花月项目总经理黄立英介绍。

  如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初茶花月在观音桥、大坪时代天街等核心商圈的门店都会排起长队。“中式奶茶口感轻盈,价廉物美。”市民张小姐说。

  用一顿饭时间“穿越古今”

  “客官,您吃点儿什么?”“来串糖葫芦吧。”

  用一顿饭的时间“穿越古今”,这样的体验在重庆已不稀奇。

  小桥之上,不少身着汉服的少女嬉笑着从眼前掠过;街道四周,随处可见高挂的灯笼和油纸伞。食客们沉醉于涪陵油醪糟、丰都麻辣鸡、糖关刀等美食时,迎面又撞上一群不知从哪个朝代“穿越”而来的男男女女……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江北区陶然居大观园新国潮坊上演。

  “三年前,我们瞄准“国潮”赛道,打造了这个创新消费场景街区,吃和耍全都洋溢着浓浓的国风,所有的餐饮服务员都穿汉服。”陶然居大观园新国潮坊负责人陈聪说,让顾客沉浸式感受古人的生活,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陶然居大观园新国潮坊的人流量日均达3万人次,主题国风宴席几乎每天都有预定,“国潮”剧本杀则已经预约到明年底。

  餐饮场景融合中国文化元素,在重庆越来越多见。

  巴国城的一家宴会餐厅,推出“198元体验宫廷盛宴”服务,餐厅可提供汉服妆造,让消费者着传统华服赴千年盛宴。菜品和菜单也颇为考究,分为“迎宾之礼”“宴宾之礼”“飨宾之礼”“谢宾之礼”。

  “事实上,‘国潮’饮食文化一直存在,只是长期被忽视。”在重庆华略数字文化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吴江文看来,饮食文化在符号化过程中,载体创新受到关注,进而形成风尚,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融合,衍生新的文化传承场景,值得肯定。

  “国潮”应是品牌升级的“长期主义”

  在中式糕点品牌“唐糕祖”冉家坝门店,拔丝蛋糕、原味桃酥是卖得最好的产品。

  记者注意到,唐糕祖产品的包装也颇具“国潮”风,既有采用牛皮纸搭配麻绳的复古包装,也有手绘式中国风浓郁的精致包装。

  唐糕祖第一家店2016年12月在重庆开业,截至目前,其在重庆、云南、四川、安徽、湖北等省市共计有近百家连锁店。

  据大众点评统计,今年以来,“国潮”关键词搜索量持续上升,“国潮小吃”“新中式”等关注度较高,“新中式蛋糕”搜索量同比增长5倍左右。

  “‘国潮’美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折射,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吴江文说,“国潮”消费兴起的背后是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看待文化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过去仰视外国文化到平视,底气足了,自信、自尊有了。

  在吴江文看来,餐饮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受到青睐,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之一,“从这个角度看,国潮应是品牌升级的‘长期主义’”。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