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将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善数字应急体系 提升整体智治能力水利部定点帮扶工作会在重庆召开我市公开第二十七批生态环保信访举报件边督边改情况见证重庆发展日新月异 记录平凡生活动人一刻72岁重庆南站送走最后一趟“慢火车”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将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完善数字应急体系 提升整体智治能力
水利部定点帮扶工作会在重庆召开
我市公开第二十七批生态环保信访举报件边督边改情况
见证重庆发展日新月异 记录平凡生活动人一刻
72岁重庆南站送走最后一趟“慢火车”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组织者、摄影师、专家学者谈“百万市民拍重庆”——
见证重庆发展日新月异 记录平凡生活动人一刻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周双双

  南岸区南滨路,参加“2023我爱重庆·精彩一日”百万市民拍重庆主题摄影活动的摄影师整装待发。(摄于2023年6月18日)唐文静 摄/视觉重庆

  第八届“我爱重庆·精彩一日——百万市民拍重庆”主题摄影活动将于6月18日开始。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军民融合办指导,江北区委宣传部、重庆日报、市摄影家协会主办,新重庆客户端、视觉重庆承办。

  从2017年起,每年的这一天,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和市民们总会拿起相机或者手机,记录重庆的24小时。“我爱重庆·精彩一日——百万市民拍重庆”,到底拍出了什么?

  组织者说——

  这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精神力量

  从2017年举办开始,“我爱重庆·精彩一日——百万市民拍重庆”主题摄影活动至今已经走过7年的时间。

  重庆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牛强,是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举办活动的初衷一方面是利用媒体平台的优势鼓励大家参与记录重庆,另一方面也是想要通过大家的记录丰富图片资源,为外界了解重庆提供一个窗口。”牛强说,随着活动的落地生根,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影响力日渐扩大。

  2022年,为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同步启动了重庆市青少年拍重庆主题摄影活动。也就是在那一年,“百万市民拍重庆”活动首次在綦江设置分会场。

  2023年,除了主会场南岸区外,又在黔江、大渡口、彭水等19个区县设置分会场。在活动开始前,还组织了幸福社区影像计划、南滨路城市影像机位推荐等系列打卡活动,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到10多岁的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去年的启动仪式上,为了更好宣传展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程和非凡成就,重庆日报“视觉重庆”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C视觉”联合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影像共创计划”,携手共建成渝影像创作生态圈,成立了川渝影像拍客团。

  今年,活动新增“空中视角”。由三架“新重庆号”直升机组成的“新重庆号”空中融媒体中心将在6月18日正式亮相,后续将通过空中图片及视频采集、现场直播、VR、AR拍摄、空中会客厅、倾斜摄影技术等方式,实现与地面“媒体大脑”空地高效协同作业,革新一站式“策采编发运”内容生产模式,开启主流融媒体新闻报道全新视角。

  “近几年,在活动启动前我们都会与各区县摄影家协会沟通联络,收集整理各地的工作亮点,然后形成拍摄方向,供摄影师们参考。”牛强说,每一次的进步与发展,都与时代同频共振;摄影师们深入一线,为时代留影、为百姓存照,拍摄出了一大批有温度、接地气的作品。

  摄影师说——

  这是社会脉络中跳动的脉搏

  “百万市民拍重庆”,拍出了什么?这个问题,如果让纪实摄影师唐明来回答,他会直接发一打照片到聊天对话框里,“看嘛,这些照片就是我的答案。”唐明的照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记录那些正在逝去的记忆。

  唐明曾是一名摄影记者,每天奔走于一个个新闻现场,记录最原始和最真实的瞬间。后来他开始将手中的相机对准城市变迁中的人。他先后用两个10年的时间,跟踪记录重庆下半城和大渡口的城市变革,形成了《下半城》和《义渡往事》两个纪实摄影专题。无论是苍蝇馆子斑驳老墙后面正在扯面块的老板娘,还是赶场天身着棉绸套装显得颇为“时髦”的老哥俩,抑或是夕阳下泛着光的老旧民居以及撑着伞走在街边的路人,总能让人看到普通市民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唐明照片中那些坦然望向镜头的面容,也因此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你要问我拍出了什么?我的回答是生活,也可能是回忆,是向往,是一些岁月的残片。”唐明说,“百万市民拍重庆”给了一个窗口释放这些记忆碎片。

  环球旅行摄影师罗晓韵给出的答案,与唐明颇有些“殊途同归”。

  作为一个“拍”二代,罗晓韵年幼时就被酷爱摄影的医生父亲带入了光影世界。但与父亲关注城市风光与历史文脉不同,罗晓韵更关注全球化视角下人与环境的故事。“早些年总是停不下来,满世界跑,想着有爸爸在拍摄家乡的风景,自己就负责把世界的风光、文化带回家乡。”罗晓韵说,前几年回到家乡之后,才开始参与“百万市民拍重庆”主题活动。为让更多人看到重庆的独特故事,她从细微之处描摹出城市的脉动。

  2022年重庆山火,罗晓韵一路跟拍记录下重庆人民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坚强、团结、勇敢和乐观,正如她曾在格陵兰记录冰川融化时人们生活的变化,在冰岛见识人们在火山爆发后重返家园的决心。“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与环境、爱与生命,都是我们不变的话题。我父亲已经拍了50年了,我跟他搞接力,争取也拍50年。”罗晓韵说,接下来,她将把镜头对准长江三峡。

  自由摄影师陈林每年都参加“百万市民拍重庆”活动,都会重点关注城市基建、老百姓生活娱乐。

  在陈林的视角,夜幕下桥面疾驰而过的汽车、尽全力奔跑的运动员、展览上凝视展品的一双双眼睛等都成了他按下快门的理由。“这项活动就像是市民们送给这座城市的一本集体相册,翻开相册,大家不同视角拍摄的影像,既见证了重庆发展日新月异,又记录了平凡生活中的动人一刻。”陈林说。

  而对于拍摄者来说,还有一层意义在于,拍摄的照片不再是静静躺在电脑里、手机上孤芳自赏。“用心创作的作品通过《重庆日报》、视觉重庆的平台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陈林表示,这让摄影师和观者都多了几分获得感。

  专家学者说——

  这是研究城市历史的重要佐证

  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周勇,也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说起“我爱重庆·精彩一日——百万市民拍重庆”主题摄影活动,周勇赞赏有加。他说,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持续性上来说,“百万市民拍重庆”在全国范围内都已经是一个有影响力的IP。

  “活动首先给人民带来了幸福的感受。”周勇表示,无论是专业的摄影师,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参与到了这场记录重庆变迁的活动中,或是风光大片或是市井烟火,大家都拍下了自己心中的美好瞬间,这一个个瞬间叠加起来,怎么不是一种幸福呢?

  “活动也为城市带来了光彩的景观。”周勇认为,重庆是一座独一无二的江山之城,独特的地形让重庆有别于平原城市,每发生一点变化都能随时随地被捕捉,而被捕捉的这些风景人文也组成了令人自豪的新重庆。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活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留下了大量的历史影像,这些影像对研究城市历史是非常重要的资料。”周勇说,不论何时何地,影像中的情绪和故事都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随着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记录城市前进的队伍中,“他们既是城市的建造者,又是历史的创造者。”周勇说,如此拥有全面影响力的活动,期待能一直办下去。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