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医药学院 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医药教育綦江法院 吹响“畅诉前哨” 以便民服务传递司法温度
第008版:教育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中医药学院 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医药教育
綦江法院 吹响“畅诉前哨” 以便民服务传递司法温度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夯实国医之基 传承国医之光
重庆中医药学院 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医药教育

  特色鲜明的重庆中医药学院

  重庆中医药学院校训

  2023年9月,学校迎来首届新生

  重庆中医药学院一岁啦!

  6月6日是重庆中医药学院建校一周年。这一年,于重庆中医药学院而言,是栉风沐雨、笃行不怠的一年;是勠力同心、群策群力的一年;是谋定即行、踔厉奋发的一年。

  建校一年来,重庆中医药学院面对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发展的新要求,以坚定的决心、恢宏的气魄、有力的举措,加快建设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中医药学科专业体系,持续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教研医产协同、全国知名的高水平中医药高等院校。

  眼下,重庆中医药学院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办学成绩顺势崛起,在推动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支撑上肩负重任、勇挑重担。

  勇立潮头

  打造高等中医药教育新高地

  去年6月,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重庆中医药学院正式揭牌启航,为重庆高等教育再添“重器”。

  事实上,这所年轻的学校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学校前身为1951年由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创办的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曾先后更名为四川省重庆中医学校、重庆市中医学校。2001年重庆市中医学校整体并入重庆医科大学,组建了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2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等全市中医药优质资源共同组建的重庆中医药学院正式设立。自此,重庆中医药学院迎来新生。

  新学校,新起点,新征程。自其诞生之日起,重庆中医药学院就肩负着传承中医药文化、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的重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托积淀多年的中医药优势与特色,按照“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指示要求,坚守“明德济世、精术泽人”的校训精神,秉持“中医中药并重、教研医产相融”的办学理念,坚持走“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产业富校”的发展道路,迅速迈入了一所新建高校的有序运行轨道。

  一年的时光,重庆中医药学院全体教职工开拓进取、砥砺前行,推动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学校现已设置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制药、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护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11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7个。

  如今,重庆中医药学院肩负着更加光荣的使命和崇高的责任,坚定不移地培养更多具有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中医药创新学术型、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在砥砺奋进、创新发展中逐梦新时代、矢志创一流。

  医教协同

  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机制

  作为重庆唯一独立设置的中医药本科院校,也是全国建成的第26所中医药本科院校,重庆中医药学院主动融入全国中医药学学科发展格局,围绕“什么是最好的中医药教育”“如何培养传承创新并重的中医药人才”的时代命题,不断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机制。

  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学,传承是基石,创新是灵魂。

  重庆中医药学院遵循中医药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打造“会看病的教师、会教书的医生、会育人的科学家”之“三栖名师”,并为学生配置“医学导师、科研导师、成长导师”之“三类导师”,从学生人生成长、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

  同时,重庆中医药学院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教学条件,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实践。学校结合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践行“早临床、多临床、跟名师、重经典”的实践教学理念,改革早临床课程设置方案,提高早临床学时,实施“早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到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观摩学习,增强学生的专业感知度。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中医院、九龙坡区中医院等7家医院已成功挂牌成为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拥有编制床位数6000余张,全面承接学生早临床、早实践教学任务。璧山区中医院、涪陵区中医院等5家直属附属医院也将陆续挂牌。

  中医药教育历来重视师承传统,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名医大家的引领。为此,学校以古中医研究院为载体,引进名医留小忠教授开展师承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不仅如此,学校还拥有全国名中医、重庆市中医肝胆病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刘华宝,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首届巴渝岐黄学者唐成林,重庆市名中医洪蕾等多位中医药领域的名家名师名医,以雄厚师资力量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花开一度,芬芳一载。建校仅1年时间,学校《中医骨伤科学》等4门课程荣获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中医药文化学》《针灸学》2门课程立项本科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荣获重庆市高等学校“大思政课”优秀案例评选三等奖1项,获批2023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9项,圆满完成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实现新突破;成功举办全国中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论坛、2023年智慧中医药研究发展论坛、两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重要学术活动,汇聚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为重庆中医药发展“把脉问诊”,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深化合作

  擘画发展蓝图吹响奋进号角

  新时代中医药专门人才既要全面全能,更要符合市场和科研需要。

  基于此,重庆中医药学院积极与国内医药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学校已与重庆冠达控股集团、鲁南制药、吉林敖东药业等大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设科研创新平台,联合支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共同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与璧山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策划“环重庆中医药学院创新生态圈”,共同成立大健康产业专班,帮助引进企业落户璧山,实质性参与璧山区打造“中新(重庆)生命科技城”。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重庆中医药学院的校企合作也从国内拓展至全球。为更好地服务“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学校多次前往新加坡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先后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及部分中医药相关企业进行了合作洽谈,明确了下一步合作方向和重点。

  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需要日益强烈。作为一所新建的医药类高等学校,重庆中医药学院将2024-2026年定为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科科研建设、做好文化传承创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黄金三年”。

  重庆中医药学院认真谋划发展蓝图,聚焦中医事业、中药产业和大健康三个方向,立足“高水平办学、高品质培养、高质量发展”三高定位,稳步推进教学科研,统筹打造“三栖名师”,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到2026年,学校办学条件和培养质量全面达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准。到2035年,办学条件和水平达到中医药大学要求。届时,学校扎根中医药、围绕中医药、服务中医药的学科体系将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教研医产协同的高水平中医药高等院校。”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基业初创,道阻且长。这所年轻的中医药高等学校,在新时代的浪潮里以自信昂扬的青春之姿、脚踏实地的务实之举、赶超进位的进取之势,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医药院校,为我国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陈锐 图片由重庆中医药学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