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重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三重进路以高质量党纪学习教育助推“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要在“三个坚持”上发力以“三聚焦”强化乡风文明建设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要增强“四个定力”
第006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加快推进重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三重进路
以高质量党纪学习教育助推“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
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要在“三个坚持”上发力
以“三聚焦”强化乡风文明建设
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要增强“四个定力”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推进重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三重进路

卢鹏 张娅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任务更为艰巨,挑战更加严峻,发展更具潜力。要立足“新时代”背景,聚焦“新重庆”定位,彰显“新农村”特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中建好和美乡村,用底蕴深厚的巴渝文化塑造美丽乡愁,加快推进我市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蓄力赋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培育文明乡风,关键要抓住文化建设这一核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魂。一方面,毫不动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乡村思想文化阵地,提高乡村文明程度。要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利用田间地头、房屋建筑和院坝场所等空间,注重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改造、重建与迭代,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用先进文化引领多元多样的乡村文化发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同空气遍布乡村各个角落,通过“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影响引领乡村文化发展,增强乡村文化凝聚力和集体认同感。另一方面,坚定不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村民的精神追求,提升村民文明素质。要因人制宜培育文明新风,聚焦村民的思想实际和认知水平,坚持用“接地气”“有温度”的理论宣讲把农村脱贫攻坚背后的暖心故事融入村民生活日常,积极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生态,形成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面貌新风尚。

  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中建好和美乡村。重庆“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市情决定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要以城市提升的最强动力激活乡村振兴的最大潜力。一是资源共享,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供给不足、质量不高、效果不好的境遇,加快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目标,以物质生活的丰富促进精神世界的富有。二是优势互补,淬炼和弘扬新时代重庆城市精神。探索“城市反哺乡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在保留乡村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城市文明,充分发挥城市精神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凝聚人心、树立形象、引领未来”的重要作用。三是文明共建,构建美美与共的精神文明建设互动机制。尊重和运用城市文明发展反哺乡村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深化“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工作理念和机制,引导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先进科技、优秀文化和公共服务等资源向乡村倾斜、辐射和覆盖,为完善乡村治理、建好和美乡村提供借鉴指导,增强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

  用底蕴深厚的巴渝文化塑造美丽乡愁。用底蕴深厚的巴渝文化塑造美丽乡愁,关键要把握好“三对关系”。一是把握好“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守护文化根脉“留住乡愁”。既加大对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等有形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又重视对家规家训、乡约民俗等无形文化遗产的整理推广,打造农耕文化馆、村史馆、乡愁博物馆等文化传播载体,为塑造美丽乡愁提供“源动力”。二是把握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活乡愁”。要挖掘乡村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文化资源,将巴渝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现代生产生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推动乡村建设“美丽”与“怀旧”有机统一,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铸魂。三是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繁荣民族文化“守望乡愁”。要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文明、生态文明等相结合,强化数字赋能和载体创新,将乡村绿色旅游打造成为集审美和教育为一体的地域文化名片,加快传统乡村由粗犷式发展向现代化发展转型,持续赋予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引导村民追求“真善美”,提振乡村“精气神”。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