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我们要追的‘星’”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国际化大都市从“无从下手”变成“行家里手”亲子运动会 大小朋友同过节引进一个产业 带动三方共富共绘思政育人同心圆 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渝东北首个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程在垫江投运
第0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他们是我们要追的‘星’”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国际化大都市
从“无从下手”变成“行家里手”
亲子运动会 大小朋友同过节
引进一个产业 带动三方共富
共绘思政育人同心圆 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渝东北首个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程在垫江投运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6 月 0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进一个产业 带动三方共富

  (上接1版)

  反对意见最大的是村民刘天龙和谭武杰,“要是企业搞不起来,那我的地啷个办哎?”

  面对村民的质疑和反对,党员刘顺明、崔吉春多次上门协调劝说。刘天龙和谭武杰最终同意按照每亩400元的价格把土地流转出来。

  石家乡组织委员马玉平说,现在石家乡建立了“1+X+2”联合走访模式,定期会有一名主要负责领导带涉及的行业科室负责人,会同2名村干部每月到企业实地解决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

  “联心共谋”带动民、企、村共赢

  确定了种什么,建好了产业链,接下来就是如何发挥带动效应,促进村民共富。

  “我们就近吸纳群众务工,按照每天80元—100元的酬劳,聘请流转了土地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打一份工挣两份钱’。”陶友福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已经全面投产,可安置长期就业人员30余人。

  从去年7月基地正式投用以来,村民何治苹就在这里务工,务工收入两万多元。“我们在这里就近务工,既能照顾家人,同时还有务工和流转费两笔收入,真是两全其美。”

  “产业的带动效益十分明显,每到丰产时期,周边村子的闲置劳动力也会来此务工。”田宁发介绍,每当企业需要用工时就会把具体要求向村委提出,由村委统一组织进行调配,除了固定长期就业的30多人,基地全年季节性用工可达5000余人次。

  据了解,从今年1月至今,企业已支付村民务工工资30余万元,并为黄龙村、凤凰村两个村集体分别带来12.6万元和16.8万元的分红收益。

  “现在每年平菇、香菇上架总量可达到150万棒,种植羊肚菌在20亩左右,预计年产菌300万斤以上,年生产总产值约1000万元。”陶友福说,除了直接聘请劳动力务工,基地还会直接从村民手中购买玉米秸秆等原材料制作菌棒,助居民增收的同时走绿色发展道路。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