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与黄葛树相伴,看阳光洒落,观云起云落,这是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居民最普通的一个生活场景。
幸福是什么?对民主村社区的居民来说,也许是管线“蜘蛛网”下了地,或许是社区的院坝有了新桌椅,抑或是街巷道路变得畅通、整洁。无数平凡的片段,汇聚为幸福的场景,让“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体现在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
这样的幸福感,在4月21日下午5时许,沸腾起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主村,看到社区焕然一新,有感而发,“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幸不幸福,体现在总书记在民主村关心的三个问题——“社区的老楼有多高、有没有电梯、老人方不方便下楼”,体现在城市更新有没有“更”到急难愁盼上,“更”到堵点难点上,“更”到百姓心坎上。
当老厂老院焕新重生,当老旧社区蝶变归来,岁月把“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留给社区,城市把“有温度、有创意、有效率的社区”还给居民,昔日尴尬的“乡场”变成了承载美好生活的崭新空间。
城市更新的秘诀,就是回到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回到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努力找到“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的种种痼疾,下大功夫去梳理,下大力气去改造,不断提升人们的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
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回望,回望那些年久失修的楼、飞线满天的网、拥挤狭窄的道,回望那些应该被放在心上的人们,找到城市发展的初心,找到一路向前的底气。
城市更新,这是一道发展命题,也是一种执政理念。
在今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成为十大重点任务之一,“突出‘留改拆增’和‘四增三减’”“编制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15分钟生活圈等专项规划”“推动109公里两江四岸治理提升,新开工改造城市危旧房7043户”成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抓手。字字不提“更新”,却处处都是“更新”。
人们在城市中为梦想而奔忙,回到社区、回到家中,休憩放松、重整行装,再向着幸福出发。而幸福,就浓缩在焕新的社区里,生长在城市的脉络中,如此可知、如此可及、如此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