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以“法学”为名的旅行在阅读里拥抱又一个夏天逐光归来,你才是从前那个少年以桥为媒,书写山乡巨变研究海洋文明的集大成之作沈从文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杜甫曾走过的心路历程全面呈现重庆的丰富多元传奇艺术家的非凡经历唤起读者直面自我的勇气探索一种生活的可能性在蓦然回首中感悟历史与文化
第004版:共赏百本好书
上一版   
一场以“法学”为名的旅行
在阅读里拥抱又一个夏天
逐光归来,你才是从前那个少年
以桥为媒,书写山乡巨变
研究海洋文明的集大成之作
沈从文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
杜甫曾走过的心路历程
全面呈现重庆的丰富多元
传奇艺术家的非凡经历
唤起读者直面自我的勇气
探索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在蓦然回首中感悟历史与文化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5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在茅奖边上18

逐光归来,你才是从前那个少年

单士兵

  作品简介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1985—1988)《少年天子》,是作家凌力创作的一部描写清朝入关后第一代皇帝顺治政治生涯与爱情生活的长篇历史小说。小说讲述面临明、清鼎革之际的严峻局面,顺治帝励精图治,力求变革,但不断受到朝廷保守势力的阻挠,最终以政治的失败、爱情的幻灭,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小说结构严谨,风格凝重,语言流畅。

  帝王雄心,少年情怀;负重变革,梦想幻灭。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人生若能始终如此自由轻快,那自然是最美好不过的事。

  只不过,少年歌行,快意江湖,往往只是奢侈的梦想。莫说市井小民,哪怕贵为帝王,也常常难以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他短短的二十四岁的人生,大喜大怒,大悲大欢,跌宕起落,曲折变化,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受着种种压抑和限制,经历了许多痛苦。他对事业和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努力奋斗,最终都幻灭了。”在小说《少年天子》的后记中,作者凌力这样感叹福临的一生。

  福临,即顺治帝。这位清皇室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位皇帝,六岁登基,此后人生,勤学苦读,锐意求治。在明清易代之际,他崇儒教,重文士,力倡“满汉一体”,推进民族融合,摒弃“勤兵黩武”,与民休养生息。

  作为改革者,这位少年天子,虽有雄心大志,也有智慧谋略,然而,在保守派的强力阻挠之下,他迈出的除旧布新每一步,都受牵绊,都易踩坑。

  在谈及《少年天子》的创作意图时,凌力说得很直接:“处于改革的八十年代,我被立志改革而又步履艰难的顺治皇帝的独特命运所吸引,被他那深闭固拒的传统意识压制不住的人性光华所感动,又写了《少年天子》。”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显然,作者是想通过以福临为代表的君权与满洲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斗争,来展示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复杂博弈背后深层次的制度弊病和文化桎梏,为现实提供一种镜鉴。

  历史小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平衡关系,作家凌力曾从事导弹工程技术工作十二年,后来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创作上她做到了尊重史实,合理想象,理性阐释。所谓“各有出处,各有所本”“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在《少年天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顺治的死,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个谜团。《少年天子》的情节,与《清史稿》《清世祖实录》等史书记述的内容相吻合,作者选择了福临半夜病死于养心殿的正史说法。而在野史中,流传最广的是顺治出家了。人们如此揣度,既是因为清朝诗人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中有影影绰绰的相关描述,也是从庄太后曾多次带康熙去五台山礼佛的行事中猜测推想。

  历史小说最重要的价值内涵,还要看它到底在传递怎样的历史观。从《少年天子》呈现的价值元素来看,诸如自由、人文、科学、包容等观念,都得到了极大彰显。

  福临成为少年天子之时,历史正处于重大转折关头。当时,满清刚刚入关,拖着氏族社会、奴隶社会的沉重铁链,走进明朝封建社会的文化土壤。相较而言,明朝所建构起的社会文化机制无疑先进于“马背上”的规则,也更容易与福临这样的好学少年形成共鸣。《少年天子》描述了大量汉文化,从某种意义讲,福临能走出“马上打天下”“马上治天下”的满清氏族固化思维,成为一个民族融合的推进者,成为一个多情自由的才子,正是与他所受的文化浸润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小说还重点描写了汤若望这个深谙西方科技和文明的人物,作者就是要借此来表达基督精神的博爱宽容,展示西方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价值。这是把改革的视野置于更加开放文明的框架下,来衬托保守派的顽固无知。

  只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身份,并不代表着福临就能昂首阔步,通畅前行。在小说中,满洲贵族势力结成的强大顽固势力,掣肘分权,阻挠改革,让这个少年天子很难做到令行禁止。特别是祖辈传下来的氏族议政制度,犹如庞然大物,难以撼动。在强大的阶级偏见、民族偏见的意识驱使下,在保守派为保护既得利益的疯狂反击中,福临的改革事业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反复循环中,最终走向幻灭。

  少年梦想家虽有激情闯劲,但也容易莽撞浮躁。福临的改革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与他未能及时认清封建制腐朽落后一面,以及摒弃封建文化糟粕有关。这些恰恰是导致明末出现内忧外患的根本原因。而在福临匆匆结束自己的帝王生涯后,另一位少年天子玄烨登上了历史舞台,他就是康熙帝。在孝庄太后扶持之下,福临没有完成的改革,后来玄烨帮他完成了。只不过,他们的子孙并没有汲取历史的教训,依然掉进专制集权和腐败无能的历史黑洞,也彻底埋葬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不论是哪个年代的改革,只有卸下沉重历史包袱,才能轻装前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通向成功的彼岸。

  《少年天子》最击中人心的,并不只是福临改革事业的悲壮破灭,还有这位皇家情种的爱情悲歌。比起历史改革的宏大叙事,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生死恋,也更能给人带来锥心之痛。

  无情最是帝王家,谁料爱新觉罗家偏出情种。当皇太极遇上海兰珠,这位铁骨英雄彻底沦陷了。海兰珠病死,让一代枭雄皇太极伤心过度,日渐抑郁,很快追随佳人而去;当福临遇上乌云珠(即董鄂妃),这位少年天子完全疯狂了。乌云珠病死,竟致顺治出家为僧,盛年抑郁,染病而终。面对福临坚持以皇后之礼安葬乌云珠这位贵妃,面对少年天子自杀殉情和削发遁世,小说中皇太后这样想:“这真是大清的极大不幸!要是能做得了下一代皇帝的主,就决不许他有宠妃,决不让他情有所钟!”然而,后来的弘历还是遇上了富察皇后,依然上演“爱江山更爱美人”的传奇。

  福临与乌云珠的故事,是小说《少年天子》的绝对主线。顺治尽管是位叛逆天子,但在婚姻上扛不过庄太后的强势压力,不得不屈从于政治联姻的利益捆绑。但是,顺治对安排来的两任博尔济吉特氏皇后都不喜欢,究其原因,大抵是他学养不薄,形成了笃定的审美品位,对那种“傻白甜”“白富美”完全无感。而江南才女乌云珠则不同,这位有着满汉混合血统的女子,既有侠女风范,又有才女风情,如同一朵朵跳动的火焰,点燃了福临干枯太久的精神荒野。

  除了文化审美的契合外,更重要的是,董鄂妃与顺治帝在价值观念上高度一致。她对民族融合的认同,对国家治理的理解,都让少年天子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孤勇者,而是有了一位并肩作战的灵魂伴侣。只是,改革无望,后宫争宠。朝堂权斗,祸及子女。在他们所生的皇四子被害后,董鄂妃伤心病重,凄婉离世。顺治万念俱灰,以死相随。福临与乌云珠的相知相爱,生死相许,实在令人动容。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福临与乌云珠的人生脚步始终被那个时代死死捆绑着,命运车轮一直被落后制度文化驱逐前行,最终只能被推进一个幽暗地带。

  帝王多情,红颜薄命。历史若能穿越,唯有乘着时代的自由文明之光,归来才能仍是少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