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大学 国之所需、研有所成 为新质生产力“加油提气”重庆医科大学 勇闯科技“无人区” 以科研力量服务“健康中国”透过科技创新 打探新质生产力的“新气象”深化产学研用融合 提升校企育人合力 重庆文理学院加快向应用型工业大学转型
第031版:教育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科技大学 国之所需、研有所成 为新质生产力“加油提气”
重庆医科大学 勇闯科技“无人区” 以科研力量服务“健康中国”
透过科技创新 打探新质生产力的“新气象”
深化产学研用融合 提升校企育人合力 重庆文理学院加快向应用型工业大学转型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4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科技大学 国之所需、研有所成 为新质生产力“加油提气”

  重庆科技大学研制的全球唯一“大三维”重稠油开采模拟装置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同在浩渺烟波中“航海”,谁先发现“新大陆”,谁就掌握主动权。

  重庆科技大学迎风扬帆、破浪争先,围绕国家战略和石油、冶金行业转型升级及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重大需求,特别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部署,积极对接服务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竞逐于科研蓝海。

  国之所需,我之所愿。70余年的建校征程中,重庆科技大学向“新”发力、提“质”发展、“研”有所成,形成了以油气勘探与绿色开发、低碳冶金与先进材料、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能源化工与智慧安全为特色,理、工、经、管、法、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从打造全球唯一稠油注超临界多源多元热流体热采大型三维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展现高温度、高压力、高仿真、大尺度的“领先优势”;到参与中海油牵头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开发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展现怀大局、广视野、谋长远的“担当作为”;再到攻坚全球首套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展现敢为人先、挺立潮头、善作善成的“硬核实力”……重庆科技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成为撬动油气产业创新发展的有力杠杆,创下的科研高度“印刻”在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荣誉中,为新质生产力“加油提气”。

  从实验室到实践场,重庆科技大学与中冶赛迪信息技术(重庆)有限公司是合作十余年的“老朋友”,合力打造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实验室,拥有板带冷却实验平台、管棒冷却实验平台和钢材表面处理实验平台,完成科研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关键一跃”。

  这是一场企业与高校院所强强联手的双向奔赴,50余项科学研究、40余项横向项目不断积厚“合作情谊”,双方还合作申报了重庆市的揭榜挂帅项目“国产化氢基竖炉直接还原工艺技术与装备”。这是一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赢棋局,35名中冶赛迪技术专家“走上讲台”,重庆科技大学的精锐师资深入企业,还有68名学生参与其中,双方合建的实验室实行企业化管理制度,孵化的科研成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学成果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同样是借力赋能、聚势谋远,重庆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立足于地方发展,借助与重庆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办学的优势,形成了“政校企协”协同的四级建构,多方发力、强链延链、产出喜人,获得国家安全生产标准、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省部级科技奖励等一系列安全科技创新性成果。

  2024年是重庆科技大学顺利完成更名工作、全面推进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起步之年。学校将驰而不息为重庆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油气绿色开发和智慧安全、储能技术和新能源材料、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资源循环与利用等产业发展提供科研支撑、智力支持,加快科、教、产、城、人融合发展。

  数据画像>>>

  ◎5年来,学校获批纵向项目1441项,经费达到1.63亿元;

  ◎获得横向项目2918项,经费达到12.44亿元;

  ◎5年来,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项,年均18项;

  ◎学校的科研经费已连续10年超亿元,2023年科研经费首次超3亿元,连续两年跻身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