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因城市而兴,城市因文化而盛。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要从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及扩大对外文化传播三方面进行文化强市的新格局构建,扎实推动文化强市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系统构建红岩精神育人体系。一是完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传播中心,创建重庆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打造“渝字号”社科品牌。推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建设全市统筹的融媒体平台,实现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发声,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二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渝见有礼”精神文明教育,系统构建红岩精神育人体系。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办好新重庆大思政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三是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深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突出舆论引导与价值引领。通过建设文化礼堂,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非遗体验、全民阅读、旅游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改善群众精神面貌,实现舆论引导与价值引领的双塑造。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通过开展精准化、便利化、常态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以文兴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是守文化之本,护历史文脉,扬城市之美。高标准建设长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和一体保护提升“红色三岩”,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以“修旧如旧”为建设理念,对历史文物进行科学布局、精细管理,最大可能保留原有风貌,把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各环节,聚集创意、艺术、生活,保留历史痕迹的同时融入时尚元素。用文化滋养城市发展,用文化为城市塑形铸魂,为城市发展注入全新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二是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打造“10分钟文化服务圈”,提升对现有资源的利用程度,充分开发与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建立设施齐全、产品丰富、机制健全的便民文化体系,打造群众身边的文化舞台,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倾力打造公共文化场馆,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品质化的文化服务体验。通过设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表演场馆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形成覆盖市、区县、乡镇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加快公共文化场馆设施设备升级,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广泛布局文化生活场景,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底蕴和特色,实现群众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城市文化、感受城市文化。深入把握群众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或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匹配度,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反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知晓度与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形成相互促进的模式。三是运用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通过AI、数字建模等技术,丰富重庆文化遗产数据库,联动博物馆等有关文物保护单位,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模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川渝两地联动实施的外籍游客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打造内外协调、纵深开放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通过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画廊等新型文化业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扩大对外文化传播。一是加快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在国际上讲好重庆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打造清晰独特的城市IP,立足新时代、新机遇、新征程,深入挖掘和淬炼重庆城市精神,从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中提炼出新时代重庆城市的文化品格,赓续传承红岩精神,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找寻与国外目标受众的共通意义空间,为新重庆建设凝心聚力。二是大力实施巴渝文化“出海计划”。讲故事是对外传播的最佳方式。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外国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自身故事更多被海外受众认同。在对外推广巴渝文化时,要结合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实现硬话语的软性传播,积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三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拓展重庆文化与旅游新格局、新空间,打造国家文化交流平台和拓宽对外交流渠道,不断提高重庆文化传播力、吸引力、影响力。打通重庆城市文化的传播渠道,着力构建上下联通、中外联动、内外一体的城市大外宣格局。通过建立一体化城市宣传机制、多元化城市项目机制、全流程城市文化机制,共建共享传播资源,推动重庆形象、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作者系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