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不久前,市委书记袁家军在西南政法大学调研并主持召开工作座谈会指出,要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讲好“国家安全故事”,带动全社会自觉维护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全社会树牢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钢铁长城,就要善用、活用、精用群众语言,讲好新时代“国家安全故事”,营造“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强化全民国家安全责任,推动大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善用群众话语叙事,让群众听明白。讲好国家安全故事需要把握好群众语言特征,运用群众话语叙事,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道理、学理、哲理讲明白,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行动自觉。一是选择贴近群众实践的叙事,说有“魂”的话。讲好国家安全故事既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对国家安全进行谋势造势,又要从贴近群众工作生活实践的角度说清说透,聚焦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讲好国家安全故事的“根”与“魂”,体现“短、实、新”的群众语言特点。二是选择群众为故事主角的叙事,说有“理”的话。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不是局外人、旁观者。要让群众成为国家安全故事的宣讲员,用身边人的故事讲国家安全故事,以案释法,以事析理,使群众明白“国家安全是什么、国家安全为了什么,我能为国家安全做什么”。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避免大话、空话、套话。三是选择与群众存在共识的叙事,说有“情”的话。构建语境对于话语的认同性十分重要,是拉近群众距离的重要环节。多用贴心话讲好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的故事,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构建富有真情、存在共识的叙事“语境”。
活用生动的表达形式,让群众听进去。善于提炼群众语言、进行话语创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灵活运用群众所熟悉的日常语言讲述国家安全故事,同时又赋予其理论内涵,实现时代使命与话语功能的内在统一。一是用“大白话”表达抽象内涵。“大白话”是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活用“大白话”与群众沟通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生态安全故事的抽象内涵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用直白质朴的“大白话”解惑释疑,告诉群众作为国家一员,维护国家安全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军工涉机密,偶遇搭讪要注意;机场和港口,拍照窥视要注意”等。二是用“三句半、小品”阐释深奥道理。把总体国家安全观中“五对关系”“十个坚持”的深奥道理用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三句半、小品宣讲出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群众精准宣传、创新形式,使其更易听进去。如“网络安全记心间,千万不能碰底线,违纪违法要追责——照办!”等,以生动的语句将道理浅显化,使其更加通俗易懂。三是用“顺口溜”概括问题现象。顺口溜是更加“接地气”的表达形式,运用顺口溜宣讲国家安全故事的问题和现象,既朗朗上口,又让群众听得进去。如“发表言论别违法,转载信息擦亮眼;文件资料有密级,不得擅向外部提;境外旅游要谨慎,行李箱里别乱带;野生动物勿捕售,绿水青山要爱护”等,把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的关键点提出来,做到知行一目了然。
精用有效的话语策略,让群众记得住。在思想教育群众、理论说服群众的过程中,群众语言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群体,要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准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实现入脑入心。一是用好拉近群众距离的方言土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我国是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用“原汁原味”的乡音方言宣讲国土安全、粮食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可以打破沟通交流的语言“篱笆”,在与群众近距离接触中“沾土气、接地气”,用与群众同频共振的“共同语言”拉近心理距离。二是用好顺时势有热点的语言。热播电视剧、电影中的热词热梗,也是我们讲好国家安全故事的法宝。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群众关注的热点、痛点和难点,找准工作着力点,做实国家安全宣传“常态化”。如热播剧《狂飙》衍生的网红宣传语“连京海强哥都说不能碰毒品,赶紧手动转发!”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捧点赞。三是用好传递“正能量”的网络语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语体系,新时代群众语言离不开“网言网语”。要严防网络语言失真,讲好网络安全故事,让群众知悉“杀猪盘”“割韭菜”等网语背后的故事;严防网络语言失范,用好群众熟知传递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自觉维护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
(作者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本文为重庆市教委课题:22SKDJ04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