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2591亿元,占GDP比重为8.6%;新增上市企业10家,其中境内IPO上市公司数量排名西部第一。截至2023年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36万亿元、5.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9.8%;全市打非工作考评居全国前列,银行业不良率为1.18%、较2023年初下降0.24个百分点。
为高质量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今年以来,市委金融办会同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重庆证监局组建专班,在广泛深入调研,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智融惠畅”工程行动方案。
形成“四个重大”清单53项具体事项
在明确“智融惠畅”工程定位和实施路径的基础上,“智融惠畅”工程行动方案聚焦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四梁八柱”,提出了指导思想、工作要求、总体目标,明确了29项工作任务。
其中在主体内容方面,方案明确了24项具体任务。这24项任务,主要涉及建设“7大体系”。即:建设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构建具有区域辐射力的金融市场体系,构建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现代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全球资本配置的内陆金融开放体系,建设法治透明高效的金融生态体系,建设互联互通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同时,该行动方案围绕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政策集成、深化成渝共建、强化评估问效、加强宣传引导等5项任务,通过组织保障,把党的领导贯彻到金融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该行动方案立足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形成了“四个重大”清单53项具体事项,台账化、清单化明确责任单位。
一是部署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科创金融改革、区域性股权市场改革等重大改革事项14项。
二是部署编制金融业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出台金融机构支持现代化新重庆高质量发展激励办法等重大政策13项。
三是部署建设数智金融综合服务重大应用、迭代升级“科创资本通”、建设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等重大平台13个。
四是部署设立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打造全国消费金融集聚地、打造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等重大项目13个。
力争2027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800亿元
未来4年,“智融惠畅”工程行动方案将全面指导重庆金融工作。为推动该行动方案加快落地见效,需要中央在渝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支持,需要市级部门、金融机构、企业等各方的广泛参与,也需要凝聚央地联动、多维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强大合力。
接下来,市委金融办将统筹发挥作用,认真抓好组织实施,按照目标、工作、政策、评价“四个体系”要求落实落细相关举措。
按照相关计划,我市将量化目标体系、实化政策体系、细化工作体系、强化评价体系。如,将推动2025年、2027年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两个阶段目标的量化、实化,按年、季设定18项具体指标,明确任务分工并确保如期完成。力争到202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9%;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2万亿元、6.6万亿元,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25家;到2027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38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9.5%;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达到8万亿元,上市企业数量达到160家。
同时,将协调用足用好各类货币政策工具,出台银行业监管评价等配套政策措施,优化地方金融政策工具箱;专班化推进落实,建设数智金融服务重大应用,推动金融与重大战略、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推进金融资源配置畅通直达便捷;建立绩效评估办法、监测评估指数,加强闭环管理和评估结果运用等。
目前,市委金融办正按照“智融惠畅”工程行动方案要求,明确年度任务和具体任务分工,推动各区县党委、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各金融机构建立“智融惠畅”工程推进机制,力争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