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话题“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引发热议,三大运营商相继作出回应。不少网友分享,因自己的手机号绑定太多软件,注销号码时若解绑不到位,会产生许多问题,甚至是财产损失。
说是“出卖自己”,或许有些夸张,但恰恰道出了个人手机号码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为强化对用户身份的安全审核、吸纳用户资源,许多平台、应用会将手机号作为身份识别信息,用于用户注册、验证、登录等。当手机号码关联许多账号后,一旦被他人获取,就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等情况。
手机号码占用了电信频谱,总量有限,在用户长期欠费或主动注销后,运营商会收回号码,过一段时间再重新放入号码池,供新用户选用。“二次放号”缓解了号码资源紧张,却也可能给新老用户都造成困扰。有受访者表示,自己换了新号后,曾长期接到催债电话,想要换号却被运营商告知不满一年属于违约;还有人因解绑不到位,被号码新用户盗刷银行卡。
销号、换号都很常见,所以手机号码注销必须有安全解绑路径,既要保护原用户的合法权益,也要便于新用户重新使用。运营商在用户注销号码前,应尽到充分提醒的义务,引导原用户及时解绑相关账号,做到“应解尽解”“能解尽解”。网络平台、软件厂商等也要保障用户利益。在注册时,相关方应遵循“非必要不采集”原则,降低用户信息泄露风险;用户需要解绑手机号码时,应依法依规提供安全、快捷的解绑服务,如推出一键注销服务等。
广大用户也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敏感度。原用户切忌疏忽大意,要严密防范因注销、更换号码,造成个人信息泄露、财产损失等情况。新用户则要在换号时,提前向运营商确认原号码是否仍存在未解绑的情况,尽量选择“干净”的号码。用户在日常使用号码时,需要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如可以记录手机号码所关联的账号,待账号注销、更换时,对照记录逐一解绑,保护好个人信息。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引发热议,其实是暴露出当前信息管理与保护所存在的漏洞。对待这类问题,全社会要共同携手、严加防范,进一步完善“一证通查”等功能的应用范畴,不断筑牢技术的“防火墙”,别让消费者的权益被一串号码“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