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改革导向、效果导向,扎实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思政课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承担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理应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其中,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人的作用。要坚持“四维导向”,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在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武装青年、教育青年上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坚持问题导向,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性。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文化层面的“四问”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习动力。一是答好“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来龙去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何去何从”的中国之问,让学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自强,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必然性和优越性。二是答好“世界文明怎么了”“人类文明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让学生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树立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三是答好人民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需求的人民之问,让学生明白人民是文化传承创新创造的主体,树立文化发展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和服务人民的文化发展观。四是答好“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什么要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怎样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之问,让学生明白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价值和决定性意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理论认知、增强情感认同、坚定践行意志、推动躬行实践。知情意行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四道闸门。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需要从知、情、意、行的具体目标着手,增强大学生的文化使命担当。一是强化理论认知。理论认知是基础。学校思政课需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为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认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从多方面掌握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二是增强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重点。思政课要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民族英雄、革命英烈、时代英模等可歌可泣的事迹,触动学生心灵、直击学生灵魂。三是坚定践行意志。坚定意志是关键。思政课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真理,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四是推动躬行实践。躬行实践是归宿。思政课要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格,鼓励学生将个人文化修养与国家文化理想结合起来,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复兴民族文化的志向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生动实践之中。
坚持改革导向,提高思政课针对性、亲和力和吸引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是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更是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一是利用智能算法结合传统的学情分析方法,在符合数字伦理和教学伦理的前提下精准了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掌握度、关注点和疑惑区,精准研判学情,做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有的放矢。二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沉浸式交互体验技术、全息技术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文化载体集聚到技术平台,建立实时交互、声像兼具的虚拟仿真交互式教学场域,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三是借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线上与线下课堂、课内与课外活动、显性课堂与隐性课堂,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灵活巧妙地穿插到学生学习生活所有环节,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坚持效果导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育人效果作为学校育人行为所追求的目标,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要将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学生信仰形成、精神涵养、思想塑造的具体标准上,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的育人效果。一要以坚定学生文化自觉和自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重要论断和“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筑牢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信念信心之基。二要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引导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体悟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定做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补足学生精神之钙。三要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篇培根铸魂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知行合一”等精髓涵养人格,主动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养分,把稳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之舵。
(作者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