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川区中医药科普推广系列活动现场 |
|
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 |
|
岐黄学者沈洪(右二)带教查房 |
|
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毛得宏给患者把脉问诊 |
|
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现场 |
3月28日,一场以“岐黄‘永’流传,本草融百‘川’”为主题的重庆市永川区中医药科普推广活动在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凤凰湖院区启幕。岐黄师承仪式、国医大讲堂、集团授牌、义诊小分队出征等一系列精彩活动上演,积极推动了永川区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让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中医药发展的惠民成果。
活动现场,江苏省中医院专家、重庆市及永川区名中医为市民开展了大型义诊活动,火龙罐、铜砭刮痧、耳穴压豆、督脉灸等中医适宜技术体验,给参与本次活动的群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中医药文化的盛宴。同时,医院“中医药便民惠民月活动”正式启动,医院义诊小分队将秉承“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养老院”的“五进”精神,通过开展义诊、健康科普等形式,加强对市民的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据悉,永川区卫生健康系统正积极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创建工作,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作为龙头单位,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对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的指导等工作,充分发挥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
优化资源布局
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日前,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二期项目主体结构正式封顶,目前正进行室内装饰及室外附属工程施工,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并投入运营。
作为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落户永川区,以江苏省中医院为输出医院、永川区中医院为依托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均衡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举措。”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毛得宏介绍,项目启动以来,医院积极推动工程建设、健全管理体系,打造人才高地,改善中西医医疗服务,把江苏省中医院“国家队”优质医疗资源带到永川老百姓家门口。
高位推动,强化落实,加快推进项目建设。除了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医院也在上级部门的统筹下,建立专人联络、专班协商、专题会议等“三大机制”,定专人、组专班、重研判,把牢项目质量关、建设关、监督关,全力打造品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同时,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确保项目建设进展。
强基固本,健全机制,全面加强管理平移。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同要求考核、同水平服务,提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管理能力与业务水平。重组领导班子,健全决策机制。重新调整领导班子分工,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梳理绩效考核指标。为加强责任落实,今年2月,医院与江苏省中医院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明确了2024年医院目标化考核方案及指标。
优化机制,引育并重,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为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全方位提升“育才”水平、拓展“引才”渠道、优化“留才”环境、完善“用才”机制、营造“爱才”氛围。通过促进名医入驻、开展人才培训、建立轮岗机制等方式,不断壮大人才队伍。
融合资源,搭建平台,积极加强专科平移。制定临床科室巡诊机制,深入临床一线掌握科室发展现状。查找专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专科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整合江苏省中医院本部优质资源,定期选派院本部专家点对点开展专科建设指导和临床教学。去年新增重庆市重点学科2个(中医脾胃病学、针灸学)、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2个(康复科、肾病科)、重庆市中医医院质控中心2个(急诊科和药学部)、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超声医学科)。急诊科、耳鼻喉科、骨伤科、妇科已进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国家层面评审。今年新增重庆市中医名科1个(妇产科)。
中西结合,医药融合,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医院先后推广多学科诊疗、日间病房等一系列改善医疗服务的举措,区域内百姓就医获得感显著增强。提升服务水平。成立了全市首家中西医结合宫颈病变防治一体化门诊,完善区内宫颈癌“防、筛、诊、治、康”五级综合防治网络。开设全市首个中西医结合心理睡眠中心,独立开展肿瘤输液港植入技术等。
坚持“四个聚焦”
提升人才品牌辨识度
千秋基业,以才立身。中医药的现代化,人才是重要支撑。
医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四个聚焦”,提升医院人才品牌辨识度,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聚焦“一条主线”,画好人才发展同心圆。医院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为契机,实施“系统培塑”工程,把“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服务机制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主线,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短缺、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
聚焦“三个吸引”,构建人才服务传送带。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招聘等方式引进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名校硕士研究生21名。2023年拿出19个临床科室副主任岗位面向全国公开竞聘,选拔出优秀年轻骨干人才11名。全面落实人才保障,近年来共引进正高、博士7名。
聚焦“四个计划”,打造人才培育练兵场。
实施优才计划。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重点专科集群为依托,将学科带头人、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才培养成省级、国家级人才及学科带头人。
实施薪火计划。通过聘请名师、外派进修等方式,培养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具备高级职称、有潜质的后备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专项技术、疑难病诊疗等方面有突破。
实施青苗计划。让青年技术骨干参与课题研究,学习新技术、新动态,提高疑难病症诊疗能力。
实施春雨计划。派驻入职未满2年的新职工到江苏省中医院参加6个月以上的轮训,筑牢临床基础。
聚焦“五个平台”,激发人才队伍强动能。搭建科研平台,提升科研能力。用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平台,开展跨省市、跨地区交流,医院先后承担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148项,鼻黏膜多途径给药治法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被评为2022年重庆市中医药创新团队;温鼻通窍口罩获第七届重庆市“五小创新晒”优秀项目活动一等奖。
搭建教学平台,推进教学相长。依托重庆中医药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平台开展师资培训,西学中培训等,打造中医临床培训基地,培养优秀师资人才272名。培养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132人,规培学员(含并轨研究生)共454人。
建进修平台,强化继续教育。以江苏省中医院专家团队为师资,举办“省中黄埔重庆培训班”16期,累计培训全市学员4800余人次;制定“百人进修计划”,派出2批39名业务骨干到江苏省中医院进修学习;培养青年医师,累计培训专技人员3900余人次。
搭建专(学)科平台,提升学术水平。依托国家级、市级重点学科、市级中医名科等20个专(学)科平台,培养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21名。
搭建师承平台,促进传承创新。通过“师带徒”中医药传承体系,组建以国医大师夏桂成、廖品正、李佃贵,岐黄学者方邦江、谈勇、沈洪,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毛得宏、曾朝芬等专家为指导老师的头雁队伍,发挥“传帮带”作用,形成“头雁领航、雏雁跟飞、群雁齐追”的“雁阵效应”,开展全市性名医学术经验传承培训4次,培养学术经验继承人87名。
服务更好更便捷
打造智慧医院新场景
3月22日10时23分,因晚上失眠,患者小徐在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失眠门诊找到王涣群医生看诊。通过患者病情描述和舌苔辨证,王涣群诊断为睡眠障碍,气血两虚证。10点30分,王涣群在线开具处方,经过药师实时审方,中药房调配打包,药品邮递寄出。当天下午3点左右,小徐收到了药品快递。
这是医院发展中医药智慧服务的一个新场景。
近年来,医院将数智化作为医院基础建设的优先领域,以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作为重点专项工作,着力打造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体系,提升患者就医感受。
“互联网+”展现中医特色诊疗。为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深化改善医疗服务,医院积极探索互联网+中医药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打造覆盖医院、医生、患者、医药的线上一体化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2020年7月,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运行,该程序着力发挥中医特色服务优势,整合医院的中医优质资源,为患者提供体质辨识、复诊开方、药师咨询、代煎配送等具有中医特色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大大优化了群众的就医体验。
智慧服务优化诊疗流程。患者在医院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走遍医院。诊前,患者可线上挂号。诊中,患者按照医院服务号智能规划院内导航路径,便捷找到要去的地方,同时检查、检验的结果能实时推送到患者的手机上。诊后,患者即可收到就诊收费明细,通过医院服务号也可查询历次体检结果、近期用药情况,还能查询住院病历,将病历邮寄送到家。
对于老年患者,医院很多智能化设计让看病更快捷。例如医院公众号关怀版,老年人用手机点击界面,版面会变得非常简洁,字体显示放大,可让老年人快速定位自己需要的服务。
同时,还设有在线点餐服务,菜单上除了家常菜,还有中医特色食补药膳,如归芪海带排骨汤、藿香蒸鲈鱼、天麻虫草鸽子汤等,可帮助病人增强免疫力、补充营养,还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提供定制服务。
该院信息科科长王颖峰介绍:目前,互联网医院还实现了医保移动支付,挂号费报销10元和可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2022年,医院复诊处方量居重庆市互联网医院前列。
下一步,医院将继续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契机,建立远程会诊中心、北京301医院远程会诊系统,通过云化部署实现信息互通、远程会诊、远程阅片等各项功能,推动建设以互联网诊疗为核心业务的惠民、惠医新型医院。
推动传承创新
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
文化是中医药之魂,也是立院之本。长期以来,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推广与创新发展工作,始终把中医药文化传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使之贯穿到医院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探索中医药文化传承新路径和新模式,营造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浓厚氛围。
深化内涵,营造文化氛围。确立文化价值体系,唱好主旋律。医院确立了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核心理念,“精诚仁和、厚德至善”的院训,“仁心仁术、福泽民生”的办院宗旨及“团结进取,敬业奉献”的医院精神为文化核心的价值体现,并精心设计了院徽、院歌;树立严谨求实作风,围绕观念教育与言行规范相结合,落实制度与技术培训相结合,满意度测评与绩效分配相结合,全面实施优质服务承诺制度,切实完善行风监督机制;注重人性化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服务等。
追溯源流,强化基地建设。作为重庆市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医院以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载体,按照基地建设标准制定了系列制度,年开放中医药文化走廊200余天,年接待参观人数4万余人次。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和文化的需要。医院定期推送中医药科普知识、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等内容,每年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主题宣传活动。
近3年,医院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五进”宣传教育活动100余次。持续开展中医药科普进校园,每年组织科普专家到校开展中医科普知识讲座50余次。
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真正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医院积极开发中医药文化产品,比如驱蚊香囊、安神香囊、温鼻通窍口罩、中医养生茶、小儿健脾丸及中医药养生保健宣传手册等。
未来,医院将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播覆盖,多管齐下的文化建设保障和成果转化,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深化医教协同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规范化培训是医师成长的基石。作为国家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始终坚守培训标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不断丰富教育内涵与形式,坚定不移推进校院合作、医教融合,助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构建路径,促进医教协同深度融合。借鉴江苏省中医院医教协同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医教协同”路径。2023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
2023年12月19日,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永川医院正式授牌,此举标志着医教协同、校医合作新局面的全面开启。通过借助中医药学院的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医院将加快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规范培训,有序推进考核实效。基地严格遵循培训大纲要求,有序推进各年度考核工作。2023年共招收86名规培学员,全体学员在完成岗前培训后,按照统一的轮转安排表进行临床实践。在执医考核中,首次报考的49人通过率高达91.84%。同时,在全国年度考核中,74名参考学员表现优异,业务水平测试排名重庆市第二名。此外,2020级专硕研究生的规培结业考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技能通过率达到100%,理论通过率为92.35%。
强化保障,不断提升育人质量。为了提升培训质量,丰富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医院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工作。依托“医视界”医学电子书包等平台,共计272人参与了院内师资培训。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参加省、市级师资培训百余人次,选培65人次,通过高等学校师资培训,其中14人取得教师资格证。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5名高年资骨干医师被选为重庆市助培考官培训班成员,并担任2023年重庆市中医规培结业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考官。
此外,医院还不断优化配置各种优势教学资源,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围绕学科定位、学科远期规划、学科体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推动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聚焦“让老百姓方便看中医、放心吃中药”的民生期盼,深耕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服务能力;在战略上布局,在关键处落子,永川中医药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正书写着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华官林 汪丽容 图片由江苏省中医院重庆医院(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