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8日,工人正在长安汽车两江工厂作业。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
■国有企业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突出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以“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为引领,努力交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分报表
■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原创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攻关行动,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3月26日,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曾菁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属国企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国企核心功能、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要求
把握好五个方面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曾菁华看来,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刻理解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内涵要求。
首先是科技创新强。国有企业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突出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是产业结构优。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到产业上,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必须坚持产学研用贯通协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及时把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科技创新从“书架”走上“货架”。
第三是发展方式新。新质生产力的本身是绿色生产力,是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少、资源能耗低的生产力,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第四是体制机制活。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必须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尊重和落实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授权放活激发企业动力活力。
第五是人才保障有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是生产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空间。
把国企止损治亏放在首位
淘汰落后生产力
“要以‘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为引领,努力交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分报表。”曾菁华说。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发出推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动员令。市国资委将按照“止损、瘦身、提质、增效”思路,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动国企止损治亏、瘦身健体、做优主业等深化改革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政策优化、机制完善、工作协同,加快推动国企功能、优势、体制机制重塑,建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新国企,更好担当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使命责任。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曾菁华说,首先是坚决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以开展“三清三减三增”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市场化、科学化、专业化手段优化调整生产关系、生产要素、生产资料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
“要把国企止损治亏放在首位。”曾菁华介绍,采取关闭注销、破产清算、重组整合、吸收合并、股权转让等措施迅速止住企业“出血点”,淘汰落后生产力,推动国有企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推动瘦身健体做强主责主业。梳理企业核心功能业务,大力压缩企业管理层级,全面出清“三无”企业,打造精干高效总部,推动企业内部结构优化,引导企业聚焦主业、深耕一域,积累形成拳头产品、塑造竞争优势。高效盘活资产提升利用效率。推动市属国企全部制定盘活计划,建立存量资产盘活台账,加大资产确权力度,多种方式推进存量资产盘活,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提升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
强化国企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推动产业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依赖于科技进步。”曾菁华表示,将强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原创性关键性技术研发攻关行动,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强化原创技术供给,发挥原创技术需求牵引作用,滚动编制年度原创技术需求清单,加强关键核心研发攻关。
曾菁华认为,要发挥国有企业产业链“链长”作用,在氢燃料商用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高端仪器仪表等领域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同时要加快创新要素聚集,谋划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力度,推动工业企业全面落实研发准备金制度,建立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确保研发投入资金增长12%以上。
加快推动产业创新。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创新突破,开展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上、向优、向新、向绿改造提升。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抢抓数字产业化、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现代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窗口,一体布局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培育更具主导性和话语权的新优势产业。
聚焦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激发企业活力
“改革,是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关键一招’。”曾菁华表示,将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激发企业活力。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优化考核分配制度,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更加注重体现技术积累、人才积累。
完善“赛马比拼”机制,开展“成果榜”“竞速榜”展示,推动企业“火力全开”抓生产、抓改革。完善现代治理机制。完善党的领导有效融入公司治理的制度机制,加强董事会建设,差异化落实董事会职权,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升企业自主经营能力和决策效率。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用足用好用活企业员工持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手段,建立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激发企业长久发展动力。
加快淘汰国企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提高经济发展“含绿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也是‘含金量’。”曾菁华表示,将把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自觉行动,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贡献国企力量。
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在垃圾焚烧发电、污水治理、固废危废处置、环境检测、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城市绿化美化等领域加强国企作为,全面推进生产型企业源头治理、达标排放,促进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产业结构高端化。
推进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快淘汰国企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应用,持续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力度,引导企业采购绿色产品,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应用,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能源消耗低碳化。引导职工群众绿色生活。倡导企业职工培育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绿色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
推进国企三支队伍建设“百千万”引领行动
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打造一支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高质量发展新需求的人才队伍。曾菁华介绍,市国资委将大力推进国企三支队伍建设“百千万”引领行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实施国企领导人员队伍“头雁领航”行动。
坚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标准,完善全方位分析岗位、全口径筛查干部、全要素比选择优机制,大力推进国企“一把手”选任储备、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现代化建设能力提升、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培养、干部担当作为正向激励计划,引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
实施国企科技人才队伍“提质增量”行动。建立国企“一把手”领衔高层次人才引进和联系服务机制,大力引进支持全球顶尖人才来渝创新创业,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倍增行动和卓越工程师集聚计划,引育一批高层次科研技术人才。
实施国企技能人才队伍“强技筑基”行动。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推动企业建立管理、技术、技能等多序列岗位晋升机制,支持企业设立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岗位,推广新型学徒制,引育一批技能工匠人才。
“同时,我们还将持续发扬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这一历史传统,不断推动国有企业的党建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全覆盖推进清廉国企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国企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曾菁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