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陈鹏 33岁,重庆市公路事务中心机关团委书记,南川区山王坪镇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 |
|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受访者供图) |
|
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正在庙坝村拍摄红腹锦鸡。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
|
更多精彩内容 扫一扫 就看到 |
庙坝村简介>>>
南川区山王坪镇庙坝村,地处金佛山东麓和渝黔两省市交界处,是南川最偏远的乡村之一。过去因为交通不便,村民长期困守高山。如今随着交通条件不断升级,村里的良好自然资源禀赋被发现,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和观鸟胜地。每年春夏之交,许多观鸟人就会扛着“长枪短炮”,来到庙坝村。
大家都知道巫山下庄有个毛相林,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天路”,最终战胜了贫困,其实我们村的村民也修过一条“天路”。
我们庙坝村大部分区域属于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渝黔两省市交界的峡谷地带,平均海拔达到1400米。大山给了我们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却也让村民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守深山,守着绿色宝库却只能挨穷受苦。
因为交通条件不断升级,如今的庙坝村从穷乡僻壤变成了观鸟胜地,作为一名“公路人”,我想给大家讲讲庙坝村这三条路的故事。
修挂壁公路
让与世隔绝的山村迎来生机
我的老家在巫山福田镇,但是我从小就在县城学校读书,其实没有怎么经历过农村生活。工作之后我都在机关里上班,下乡的机会很少,所以到庙坝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对我来说也是全新挑战。
去年6月到任时的场景,我还记忆犹新: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行驶,峰回路转处,一个绿色村庄跃然眼前,农家乐、露营基地、停车场一应俱全……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满目苍翠,山清水秀,充满生机。
此情此景,让我大感惊讶:这里曾是南川最偏远、最贫穷的乡村之一吗?
迎上来的庙坝村支书、主任程坤祥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他快人快语:“别不相信,也就是近几年日子才好起来了!”
在村里住下来后,我开始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访村民,逐渐揭开了这个村子的“面纱”。
庙坝贫穷的根源在于交通:后河与灰矸河所在的两大峡谷,将庙坝牢牢锁在了大山深处,一条不足3米宽的泥巴路是村民外出的主要通道。可是这条路路面坑坑洼洼,小车根本走不了,走路去镇上要3个半小时,骑摩托车虽然要快一点,但是对车辆的磨损很大,几乎两年就要换一辆。所以村里的人走不出去,村外的人也引不进来。程坤祥告诉我,在道路修通前的几十年里,村里娶的媳妇不超过20个。村里原本有八九百人,但流失了不少,只剩下120户360人。
要致富,先修路。1985年的一个晚上,全村人聚集在火炉旁,定下了修路的大计。
下定决心后,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村民们把铺盖卷带到工地上,饿了就啃家里送来的红薯、洋芋,累了就倒在碎石子上休息,醒来又接着干活。5年时间,庙坝人硬是一錾一錾凿、一锤一锤敲,修出了一条3米宽、20公里长的挂壁公路,给庙坝的发展带来一线转机。
公路硬化通车
村民吃上“旅游饭”
道路修通后,庙坝人发现,村里虽然不适合种粮食,但各方面条件都适合种植黄连。1992年,程坤祥率先在村里种植了2亩黄连,到1995年,他每年种黄连的收入就超过了2万元。
近年来,庙坝村黄连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面积已达2000亩,每亩收入达到3万元。黄连带走了生活的苦,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林下有黄连,林间则有蜂蜜和笋竹。庙坝村森林覆盖率高,野生蜂蜜资源丰富,村里也有养蜂的传统。程坤祥带头做示范,养殖中蜂40群,取得成功,吸引不少村民加入。2023年,全村蜂群达2000群,产值约200万元。庙坝村的蜂蜜品质好,不愁销路,常常供不应求。
不仅如此,庙坝村还大力发展笋竹种植。从2014年到2023年,全村产笋量由8吨增加到100多吨,笋竹收入从3.2万元增加到近100万元。这些绿色产业,成为庙坝人从山里挖出的“第一桶金”。
2014年,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至庙坝村的公路硬化通车,将景区和庙坝村串联起来,昔日与世隔绝的庙坝村开始吃上了“旅游饭”。
我们村本来就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得天独厚的风景,作为“新村民”,我对此深有体会:在这里,天山坪原生态大峡谷穿梭其间,谷内溪水潺潺,白颊黑叶猴嬉戏,红腹锦鸡掠空而过。翻过垭口来到村头,一汪碧池鱼翔浅底,几缕炊烟若隐若现,错落有致的民居安静地点缀着四周的青山绿水,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路通了,这些“绿色宝贝”开始为世人所认识,来乘凉、耍水甚至探秘的人多了起来,歇脚和吃饭的需求大增。
程坤祥看到了机遇,劝说大家办农家乐,却遭到了不少人反对:“修建农家乐至少投入几十万元,万一打水漂怎么办?”
程坤祥只好带头示范,村里的“遥泽居”就是他贷款60万元建的农家乐。对于当时已年近花甲的他来说,举债创业需要很大勇气。程坤祥却信心满满,他说开办农家乐一方面可以挣钱,另一方面能带动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受他的影响,如今村里已经有9家农家乐和民宿、一家酒店、5个露营地,去年村里迎来了游客5万人次。
建旅游公路
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
据我观察,来村里的游客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一是避暑客,二是亲子家庭,三是露营爱好者,四是驴友。
观鸟人是他们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太受旅游淡旺季的影响,只追随鸟类的活动踪迹,不辞辛劳驱车数千公里,蹲守在密林间,只为按下快门的一瞬间。这两天到村里的就有来自北京、福建、广西的观鸟人,他们准备在这里住上一周。
人流带来了商机。
一次,村民梁大文在地里劳作时,一位摄影爱好者拿出一些鸟儿的照片问他认不认识,说这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梁大文看了后,说这就是他小时候常见的“野鸡”。
在梁大文的指引下,这位摄影爱好者成功拍到红腹锦鸡。他将照片发布到网上,引发爱好者们的狂热追捧,摄影爱好者纷纷来到庙坝村拍鸟。
近年来,摄影爱好者在庙坝村拍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等。一传十、十传百,这里竟成了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去年,梁大文的农家乐接待了上千人次的观鸟人,仅此一项就收入二三十万元。
随着到村里的人越来越多,通车几年的公路开始“不够用了”。我来村里的第一年,游客向我“告状”,通村公路太窄、弯道太急,容易晕车;村民们也说,“178环线公路”通车后,来庙坝耍的人越来越多,但现在的通村路过不了39人以上的旅游大巴车,他们的生意受了影响。
我把这当成了村里发展的头等大事。在向单位汇报和区级相关部门对接后,我们争取到1690万元投资,将5.5米宽的通村路拓宽为7.5米宽,同时裁弯取直,让通行条件再次提升。新的旅游公路预计于今年6月通车,到那时来庙坝会更方便,游客也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