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第一中学校 砥砺奋进十五年 创建名校再扬帆打开数字之门 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师生
第015版:3万亿后再出发 202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彭水第一中学校 砥砺奋进十五年 创建名校再扬帆
打开数字之门 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师生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 年 03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数年精耕“学·教小助手”
打开数字之门 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师生

  巴蜀小学师生在课堂上使用“学·教小助手”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地基,基础教育的提质扩优至关重要。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教育的面貌,让教与学变得更加富有创新性、个性化和互动性。

  创造一个新的学校环境,实验一些新的小学教育,教育要趋合时代、适应潮流。巴蜀小学校从 1933 年建校开始就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教育数字转型”也成为巴蜀小学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和支撑,从2003年“巴蜀梦想网校”成立,到如今 “学·教小助手”的孵育升级,巴蜀小学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状态,营造了学校教育新生态,更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教育诉求,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基点作用。

  倾情教育

  借数字浪潮贡献巴蜀力量

  小学如何进行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多年来,巴蜀小学矢志不移、从容不迫。

  2003年组建“巴蜀梦想网校”,2011年研发“优卡乐园”儿童网络学习空间,2016年研发巴蜀榜样章素养评价App,为学生成长画像,探索数字化评价。2018年巴蜀小学牵头的“泛在课堂实践研究共同体”入选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同年,巴蜀小学《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以下简称:“学科+”成果)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巴蜀小学责任重大。

  数字浪潮涌动,探索步伐加快。2019年4月,在巴蜀小学承担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开题研究会中,巴蜀小学党委书记马宏提出:让信息技术成为撬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引擎,至此正式吹响了巴蜀小学教育数字转型的号角。

  号角声声催人奋进。基于18年“学科+”成果研究沉淀,历经4年集中研发,巴蜀“学·教小助手”应运而生。它是集备课、教研、教学、评价于一体的“中央厨房”式全学科组、全年级、全单元、全课时覆盖的结构化资源和课堂教学工具,促进“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助推综合育人的整体解决方案。

  有专家评价,学校在实践中创生,构建起自主型、系统型、联动型、生长型、发展型的成果推广应用新范式。也有专家认为,全体教师研发助教、助学、助创“学·教小助手”课程资源系统,借助国家级课题研究,提升成果推广应用效能,让成果推广应用可看、可触、可操作、可借鉴。

  校长潘南表示,学校将为提升渝中乃至全市教育科研创新能力、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培育教育智慧和提升教育质量贡献“巴蜀力量”。

  学·教小助手

  赋能教育现代化

  有人夸它“一屏在手,教学不愁”,也有人称呼它为“知心朋友”——人人有专属,科科有宝藏,课课有资源,“学·教小助手”为什么有如此多好评?

  副校长吴倩解释:从表面上看,它不过是极简的教育技术工具,集成了学与教数字化资源和课堂互动教学工具,可以运行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上,包括PC、平板、手机等,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分布式部署和管理,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最大化地保障学习者的数据和隐私安全。

  但它又的确不简单,背后大有乾坤。

  “学·教小助手”平台拥有海量巴蜀优质资源,巴蜀小学教师团队研发了覆盖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体育、信息科技、劳动、综合实践、班队、心理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等每个学科(组)、每个年级共1.2万个资源,包含“单元资源”和“课时资源”,被喻为“学科+”教学成果特等奖的数字版。

  在丰富资源之上,巴蜀小学借助“学·教小助手”撬动了一系列变化。围绕“学·教小助手”数字化资源建设应用,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数字化教研,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学·教小助手”课时资源制作、“阳光杯”赛课直播等校本教研活动,汇聚巴蜀教师教学智慧,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与此同时,“学·教小助手”带来课堂变革等系列变革,教师们探索“学·教小助手”智慧教学多种形式融合创新、常态应用,整体抬高课堂教学质量底部,又激励教师进行高位起跳。

  “智能技术不是要取代教师,而是支持教师超越自己并‘迭代更新’。”副校长李永强表示,教育数字化发展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助力教育升级并真正赋能教育现代化,最终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优质资源共享

  重构美好学习生态

  “大家知道在这次的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微课作品中,我们获得了多少个一等奖吗?16节!”“真的吗?太棒了!”

  在2022年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微课作品评奖中,巴蜀小学校英语学科研发51个微课资源,取得了16个一等奖的好成绩,占小学英语一等奖总数70%,实现获奖质量和数量双高。

  课堂教学变革是教育数字转型的关键,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是基础和前提,更多的改变还是在巴蜀小学校园里发生……

  “学·教小助手”有效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建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律动课堂。老师们仅用PPT制作课件再上传平台,就能一键生成智慧化的结构型课件,带上课堂,因生而动,点哪儿播哪儿,因材施教时时发生。副校长郭娅娟分享道:通过赋能团队合作,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唤醒了老师们教育研究的初心与热情,重构美好学习生态。同时,还赋能教师成长,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每位教师都卷入学·教小助手资源备课,人人都是自己主备课资源的主讲人。

  不仅如此,学校以“学·教小助手”有力地助推评价改革,融合巴蜀榜样章,开展数字化及时互动评价,为学生成长画像,一枚枚徽章,传唱着美德的养成故事,一本本评价册,描绘出学生素养提升的路线图,真正落实“培养头脑科学身手劳工,自信、豁达、优雅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巴蜀小学借助“学·教小助手”,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手段联动城乡,促进了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巴蜀小学持续开展“中国好老师 巴蜀公益行”“1+1+N”教育文化互助活动,巴蜀重庆市专家服务团服务石柱县乡村学校项目等活动,组建共同体扩大受益学校,共享巴蜀小学教育教学数字化资源。

  在全市两会上,学校党委书记马宏作为市区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创新性地将巴蜀开展了近20年的“校长信箱”,借助数字赋能,升级成“巴教村15号·心灵邮箱”,并作为渝中区唯一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为破解基层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难题做出示范和引领。

  这是一段暖心而动人的数字赋能之路,亦是巴蜀小学不断提升办学高度的奋斗之路。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教育部首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中国科协“‘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优秀单位,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学校、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重庆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以及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5次入选教育部“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当前,随着“学·教小助手”资源平台数字化建设的日趋成熟,巴蜀小学也在探索综合性能更高、综合成本更优的云环境共建、共创、共享架构,联合打造智慧教、自主学、个性创的解决方案,并让优质资源走向更多学校服务常态优质课堂主阵地,成就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优质均衡,共同托举教育强国梦。

  何霜 胡忠英 图片由重庆市巴蜀小学校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